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陶冬:警惕中國重蹈格林斯潘覆轍

http://www.CRNTT.com   2009-11-12 13:44:15  


中國要警惕重蹈格林斯潘的覆轍
  中評社11月12日訊/在今年前九個月,中國的銀行總共貸出8.7萬億人民幣的新增貸款。如果將這些貸款換成面值1元的紙幣首尾相連地鋪路,這筆錢足夠從地球到太陽繞八個來回。《21世紀經濟報道》登出瑞士信貸亞洲區首席經濟師陶冬的文章,強調中國要警惕重蹈格林斯潘的覆轍。文章内容如下:

            警惕中國重蹈格老覆轍

  本世紀初 ,在IT泡沫破滅之後,為了制止美國經濟陷入通縮和衰退,時任美聯儲主席的格林斯潘將利率降至當時的歷史最低水平,大舉擴張信貸,用過度的流動性催生出房地產泡沫。房價的飈升“製造”了財富,“製造”了信心,消費於是大升,經濟空前繁榮,格林斯潘繁榮的奇跡就此誕生。接下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格林斯潘以一個更大的泡沫來舒緩前一個泡沫的破滅,結果釀出二戰後最嚴峻的經濟危機,歷史上規模空前的金融海嘯。耐人尋味的是,當年全世界都指望著美國將全球經濟拉出泥潭,於是格林斯潘的貨幣政策獲得了人們一致的掌聲。

  這場金融危機來勢凶猛,曾經將全球金融體系推向了懸崖邊緣,資金市場一度斷流,銀行資本遭到重創,經濟信心逼近崩潰。非常時期採用非常措施,當然無可厚非。為了對抗危機,多國政府和央行採取了果斷措施,向市場注入了天文數字的流動性,並大幅增加財政開支,這及時拯救了金融體系和公眾信心。筆者認為,各國政府積極的救市措施,使世界避免了重蹈1929年大蕭條的覆轍。

  在2008年第4季度,中國經濟也受到了全球危機的嚴重衝擊,出口驟降,民間投資停頓,GDP增長出現了近17年來罕見的滑坡。為此,中國政府推出了激進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將經濟重新推回上升軌道,防範了金融風險,有利於社會穩定。筆者認為,中國政府的救市方案是必要的、及時的,其效果可能也是全世界最好的。

  如今中國經濟的內需部分多有恢復,資產價格部分甚至已經顯現出泡沫跡象。的確,經濟復甦的根基不穩,但這主要是指出口部門以及出口產業就業的困難。對於來自歐美的出口訂單,中國自身的政策其實是鞭長莫及。不過,從廠商反饋和廣交會的簽約情況來看,即使是出口訂單最近也有明顯的復甦跡象。

  儘管中國經濟受到金融海嘯的波及,其所受的深層次打擊卻小得多。中國的銀行沒有大規模涉足美國的有毒證券,因此在中國沒有銀行危機,中國人的財富也未遭到毀滅性的摧毀,同時消費者的負債比率也不高。某種程度上,金融海嘯對中國的影響是信心受到震撼加上出口大幅度下滑,但中國經濟的元氣並未大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