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人民日報長文反思“人治只能搞盛世幻象”

http://www.CRNTT.com   2014-12-03 12:05:40  


 
(四)法學界有一種觀點認為,法律是人類最大的發明。別的發明使人類學會了如何駕馭自然,而法律使人類學會如何駕馭自己。

  對於中國共產黨而言,深刻思考法治與權力、法治與治理、法治與社會的關係,更好地把握執政規律,又何嘗不是一次現代化進程中的自我駕馭、自我超越、自我提升?

  一個現代國家,首先是一個法治國家;國家要走向現代化,首先要走向法治化。幾百年前,英國上演“大國崛起”,知識產權、市場規則的法律體系功不可沒;當代西方國家的發達與文明,則建立在厲行法治的基礎之上,人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多如牛毛的法條“管”著。正如孫中山痛切的體認,無法治便無以立國、強國,無法治便無從衛國、富民。經過60多年探索、30多年實踐,以十八屆四中全會為里程碑,行進在復興之路上的中國,進入全新的“法治時間”。

  作為治理體系和治理理念的法治,不僅要求有法可依,而且要有良法可依;不僅是對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成果的捍衛,也是開啟新一輪改革開放的制度基石;不僅要定分止爭,而且是對民族精神的提煉與升華。洋洋上萬字的四中全會《決定》並非就法治論法治,而是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提出形成五大法治體系的重點任務,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的基本原則,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表明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有了更加完整系統的規劃,也說明我們對治國理政的規律有了更加準確的把握。恰如境外媒體的分析,“依法治國”成為當今中國的主流,顯示出清晰可辨的治理思路。

  立治有體,施治有序,法治中國目標澎湃人心,中國已經不再是黑格爾所稱的“世界歷史的局外”。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精神主旨下,更加清晰地界定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的關係、深化改革與依法治國的關係、法治信仰與依法治國的關係,這是共產黨人對現代中國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