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魂兮歸來 仁安羌老兵回家

http://www.CRNTT.com   2013-01-30 12:35:53  


從川渝兩地專程趕來的遠征軍老兵,來給自己的戰友祭酒,悼念。(時代周報記者 姬東 攝)
 
英魂歸來

  1月19日,臘八節。重慶,陰冷。

  比侍弄一尊精致的瓷器還要謹慎,舒宏艦和羅亮小心翼翼地將“中國遠征軍仁安羌之戰202位陣亡將士靈位”抬離中國遠征軍網工作室,啟程前往羅漢寺。

  起靈!

  這是一尊高1.2米、重達40公斤的大靈牌,正面底部用緬文鐫刻“中國軍魂永垂不朽”,靈位正中間鑲著一塊上好的緬玉,由緬甸華僑黃聯邦用上等花梨木制成。

  此前,聽說是給中國遠征軍製作靈牌,黃聯邦執意不收錢,並且堅決否定了舒宏艦所說的60厘米的原始設計高度。他說:“遠征軍的靈位不能小!”這一度讓靈位在昆明機場轉機時因為超重無法登機,最後取掉外包裝才得以成行。

  羅漢寺門前,伴隨著哀傷的音樂,人們從四面八方湧來,默默注視著這支奇特的送靈隊伍。

  戰友們早已在此迎候。這一天,中國遠征軍網原本只邀請了6位遠征軍老兵,最後到場的卻有10位。

  戰爭對於普通士兵和下級軍官來說,就是一部巨大的絞肉機。這些從昔日那場燃燒了大半個地球的戰火中存活下來的老兵,希望能在人生的最後時光中見一眼昔日的戰友。儘管他們並不相識,但身為遠征軍,他們曾有過同樣的熱血和激情。

  唱中國遠征軍軍歌!敬酒!敬禮!恭迎仁安羌戰役202位戰友回國!

  悲壯的《滿江紅》響起,這些佝僂而微微顫抖的身體仿佛被重新注入了力量,倔強地挺立。所有人血脈賁張,眼含熱淚,放聲高唱。

  歌聲依舊嘹亮,軍禮依舊英武,一如70年前他們以同樣的方式義無反顧地從這座飽受屈辱的“陪都”城市出發,奔赴緬甸抗日前線。

  羅漢寺的僧人為戰死異國的勇士舉行了一場隆重的祭祀法事,以超度這些在外漂泊了70餘載的英靈。

  202位英烈隨後被送往重慶華岩寺。再次有成百上千的群眾自發前來悼念。

  寺廟方丈道堅大師率合寺僧眾以最高規格出門迎靈,儀仗夾道,焚香誦經。這完全超乎送靈的志願者之意料,他們原先只是希望對方能允許他們將烈士靈位暫時安放在寺裡。

  道堅大師說,抗日將士回到祖國,理應獲得隆重禮遇,受到應有尊重。惟其如此,方能感染、教育更多國人,讓大家都知道,為國捐軀者,民眾不會忘記他們。當國家和民族再次遇到危亡時,大家才會像他們一樣舍身赴難。

  出家人同樣有社會責任感,有民族大義,上馬要能殺敵,下馬要能念佛。華岩寺素來有愛國傳統:抗戰期間,寺院部分禪房被騰出來,供國民政府機構辦公使用。日軍飛機曾多次對此進行轟炸,均未能得逞。寺裡的一些僧人還被派上過戰場。

  聞者無不動容。人們落淚,鼓掌,叫好。

  道堅大師親自為202位英烈誦經、安靈。離散多年的兒子終於回到祖國母親的溫暖懷抱,安息!

  負責此次送靈的中國遠征軍網主編舒宏艦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按照計劃,靈位將在華岩寺供奉一段時間,供海峽兩岸愛國人士祭拜。而後擇期送往湖南,讓英烈魂歸故里—仁安羌戰役陣亡將士大多為三湘子弟。

  至此,從籌劃、運作到完成,歷時數年的迎接仁安羌戰役202位陣亡將士英靈回國,終於告一段落。

  而對於舒宏艦等所有關注中國遠征軍的海內外民間人士、專家學者來說,關愛老兵,這僅僅只是開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