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魂兮歸來 仁安羌老兵回家

http://www.CRNTT.com   2013-01-30 12:35:53  


 
老兵不死

  1月19日早上,71歲的周仲康早早就來到了羅漢寺。聽說這一天要迎接中國遠征軍仁安羌戰役陣亡將士靈位回國,他決定來看看,代表自己的父親。

  2011年1月7日,周仲康的父親周治欽,一位遠征軍老兵,安然離世,享年97歲。“沒病沒災,是老死的。”這讓子女多少有些欣慰,雖然他們曾經一度憎恨父親影響了自己的工作和前途。

  作為曾經的一名軍醫,後來的診所醫生,周治欽一輩子救死扶傷,自信沒幹過什麼壞事。這讓他在後半生遭遇不公時倍感冤屈。當然,像很多遠征軍老兵一樣,他最後被恢復了待遇,獲得了經濟補償。但僅此而已。

  除了解放初期一些戰友來家裡玩過,周治欽至死也未再見過自己的戰友。甚至在子女面前,他後來也絕口不提自己的經歷,生怕引發事端。

  如果不是近年來一些關愛老兵的媒體和民間組織的不斷尋找,可能很多像周治欽這樣的遠征軍老兵最後都會默默終老。

  根據關愛老兵志願者的統計,目前大陸能確定身份的健在遠征軍老兵有四五百位,主要集中在雲南和四川兩地,其他如重慶、湖南等省份還零星散落著一些。

  凡是被找到的老兵,基本都得到了關注,生活已經不成問題。不過這些昔日的軍人最看重的還是榮譽,他們渴望得到尊重、認同。現在來看,這來得遲了一點。

  現年89歲的老兵蔣銀洲患有心臟病和高血壓,不過精神狀態還不錯,他樂於參加一些宣傳抗戰老兵的活動。2012年重陽節,國內某網站在重慶李子壩舉辦了一個“聽老兵講故事”的活動,蔣銀洲受邀參加,高興得不行。

  與蔣銀洲同齡的楊光熹一直堅持讀書看報,關心時事。這位黃埔軍校19期的老兵說沒考慮過自己的身後事,現在只是要好好活著,活到什麼時候算什麼時候。“能給國家做點貢獻,就盡量做一點。”

  2005年,國家曾為抗戰老兵頒發勛章,但原國民黨軍人中只有軍官和一些有影響力的士兵得到了這份榮譽,普通士兵則沒有。這讓一些老兵感到委屈,覺得不被承認。

  中國遠征軍網曾有熱心人嘗試向有關部門建言,希望對於抗戰老兵不論官階,一律授予勛章,對未獲得勛章的老兵予以補發。但此後一直未獲回應。

  就像一棵秋天的樹,樹葉不斷飄落,枝丫慢慢凋零。近年來,隨著衰老和疾病的不斷襲來,陸續有一些老兵去世,剩下的越來越少。

  “國家欠他們的,現在不補償,什麼時候補償?”舒宏艦對此感到無奈,“快到抗戰勝利70周年了,到時候還能剩下多少老兵?我們還能為老兵做些什麼?”

  他希望能借仁安羌大捷紀念碑這個良好的開端,喚起更多人對中國遠征軍、對抗戰老兵的關注。下一步,他和自己的團隊計劃在緬甸建造中國遠征軍國家公墓,儘管這可能困難重重。

  在他看來,唯有對歷史的尊重,才是對自己的尊重。

  老兵不死,只是慢慢凋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