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國還能再創經濟奇跡嗎?

http://www.CRNTT.com   2014-04-06 11:01:18  


 
  經濟形勢既要看潛在增長能力,也要看需求形勢

  因此,應當怎樣認識當前的經濟形勢呢?薩廖爾森在其《經濟學》中講到:“如果你教會鸚鵡什麼叫'需求',什麼叫'供給',鸚鵡就成為經濟學家了。”但是問題在於,除了懂得需求和供給之外,還要懂得什麼時候從需求方面看問題,什麼時候從供給方面看問題,否則你還是鸚鵡,不是經濟學家。

  很多關心經濟形勢的人會問:“經濟增長速度下來了,是不是很危險?”不一定。看經濟形勢要分長期視角和短期視角。長期就是看增長率。經濟的增長能力、勞動力有多少,土地有多少,資本積累可以達到多少,生產力進步可以達到多少,這些是相對穩定的,是長期的趨勢。短期是看需求形勢,因為需求可以短期波動。比如,美國突然發生次貸危機,出現了西方乃至全世界的金融危機,西方國家就掉下來了,眾多產品沒有需求了,這時候我國有多大的潛在供給能力都沒有用,因為別人不買你的產品,因此需求是短期的,是周期性的。

  那麼長期和短期就可以組成四種情形:強供給和強需求結合成為第一種情形,強供給和弱需求結合成為第二種情形;弱供給和強需求結合成為第三種情形,弱供給和弱需求結合成為第四種情形。 

  先看第一種情形。所謂強供給,就是潛在增長率很高,同時需求也很高。總體來說,2010年中國經濟就是強供給和強需求的結合。大家看潛在增長率(粉色線)就是這個水平,實際增長率也是這個水平。因為那個時候,我國有人口紅利,改革開放促進經濟高速增長。與此同時,人均收入水平提高,提高了內需,我國要建設基礎設施,要增進城鎮化,需要大量的投資。加入WTO以後,中國的產品走向全世界。這些加起來就形成了非常強勁的需求,無論是投資需求還是消費需求。因此合起來,就形成了9.8%的平均增長率,這就是2010年之前的常態。

  但是在2010年之前的常態中,也有一些特殊的例子。實際增長率(藍色線)明顯低於潛在增長率的部分,那就是受到需求的衝擊。經濟的增長能力還在那,但是需求受到影響了。 

  1990年代初,中國宏觀經濟不景氣。1990年代末,中國遭遇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出現大量失業。2008年、2009年的世界金融危機,這時候都是需求短期的因素影響。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潛在增長率比較高,實際增長率下降了,結果大量的生產能力利用不足。資本的利用不足就是資本過剩,勞動力的利用不足就是失業下崗。

  還有第三種情況,就是潛在增長率降下來了,人口紅利消失了。潛在增長率下來了,實際的增長率也就降下來了。經過測算去年(2013年)的潛在增長率只有百分之七點幾,而實際增長速度就是百分之七點幾。看上去我國的增長速度降下來很多,按照前總理溫家寶的說法,低於8%就有失業的現象發生,但是我們去年沒有擔心,今年也不擔心。 

  李克強總理說7.2%的速度我們可以接受。為什麼?因為潛在增長率降低。潛在增長率低就意味著沒有那麼多人需要就業崗位,如果還有人需要,經濟增長率不需要到8%就能夠滿足他們的就業。

  因此,到目前為止,我國的實際增長速度和潛在增長率是一致的,所以沒有周期性失業現象的發生。為什麼朱總理要“保8”,溫總理還要“保8”,但是李總理“保7”就可以了呢?因為我國的經濟形勢已經發生了階段性的變化。

  還有第四種情形,是比較糟糕的情形,就是弱供給,潛在增長率下降。未來我國將保持7%左右的增長速度,當年同樣的情況發生在日本,日本人不願意接受,他們認為是需求的問題,就去強刺激,拉動需求,拉動投資。如果硬要保持高於潛在增長率的水平實現經濟增長的話,會帶來什麼樣的問題呢?

  舉例來說,劉翔有他的潛在增長率,因為:第一,他是一個標準的人,而人是有生理極限的;第二,他是一名特定的運動員,他的禀賦是其潛在增長率中的一部分。潛在增長率中還有另一部分,是他的團隊、教練、訓練方法等,相當於生產力。這些東西結合起來決定了劉翔的潛在增長率,比如說是12秒。那麼一些需求因素可能會影響他。這些需求是什麼?可能是行政部門給他的硬性要求,說你要為國爭光;可能是老百姓對他不切實際的要求,一旦他成績稍有波動,人們就批評他;還有廣告商對他的物質誘惑,所有這些都導致對劉翔成績的需求高於劉翔的潛在增長率,即高於他的能力。他的潛在增長率是12秒,你一定要讓他跑11秒的話,有時候他也許能達到你的要求,而更多的時候是受傷。劉翔實際上是經常受傷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