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當上海的生活成本高過紐約

http://www.CRNTT.com   2012-02-16 11:39:15  


 
  收入不及人家的十分之一,物價卻比人家貴上N倍,這個生活成本,真是不能細細去比較。曾經引發熱議的“逃離北上廣”現象,與大城市生活成本高不無關係。有報道說,春節後北京凸顯“招工難”,特別是低端產業人員緊缺。有專家認為,北京出現的“用工荒”有特殊性,是低端產業人員生活剛性成本迅速增加,與收入福利漲幅較小,兩者矛盾導致的結果——高生活成本將低端人員逼出北京,現實比城市生活成本排行榜更為形象真實。

  在工資福利收入與房價、讀書、看病等生活成本“倒掛”的背景下,讓民生瀟灑一點、輕鬆一些,政府要做的實際工作實在太多。財政部14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全國稅收總收入完成89720.31億元,比上年增加16509.52億元,同比增長22.6%。可見,“還富於民”,是有相當的物質基礎和實力的。把更多的財政收入投入到民生領域,讓百姓的生活負擔得以顯著減輕,實現“國富民強”,百姓的笑靨才會更加燦爛和明媚。

相關鏈接:匡賢明:“中美物價對比”背後的“秘密”

  2011年09月17日07:37新京報 匡賢明 學者

  比較中美物價有必要,但這只是消費市場的一個部分,消費結構、消費環境和收入結構的比較和借鑒更為重要。可以預期,隨著恩格爾系數的逐步降低,社會需求結構將發生重大變化,中國的服務價格將呈現上升趨勢。不考慮其他因素變化,很有可能出現中國物價普遍超過美國的情況。

  最近社會高度關注的中美物價比較,表面上反映了社會對當前物價高漲的不滿,實質上反映了中國發展方式轉變的一種隱患,暴露了中國走向消費大國面臨種種制約因素。

  能否擴大內需,尤其是擴大消費需求,是決定未來5-10年中國能否有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之所在。有專家預期,到2020年中國消費品總體市場規模將達到15.94萬億美元,是當前消費市場總規模的近10倍。如果這個預期能夠成立,不僅將是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也將是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強大動力。

  但是,要把這個預期變成現實,擴大消費,不可避免地涉及消費市場的一系列問題。這既有實際收入的因素,也包括消費結構、消費環境和收入結構等一系列因素。因此,要比較兩國的消費市場,預測中國未來消費市場的規模,除了比較收入價格比外,更重要的是比較整個消費市場其他結構性因素。

  第一,消費結構差異的因素不容忽視。中美兩國的消費結構有比較大的差異,這使個別商品價格簡單比較缺乏宏觀指導意義。

  2005年,美國居民恩格爾系數僅為13.74%;而中國城鄉居民恩格爾系數2010年分別為35.7%和41.1%。消費結構不同,直接反映了兩國居民對不同消費品的需求不同。在美國,居民需求更多的是服務,由此包括理髮、家政服務等服務價格相對較高。這也使服務業占GDP70%以上,成為美國國民經濟的主要行業。

  而在中國,居民需求更多的是商品,在人力成本明顯低於發達國家時,服務業的價格相對便宜,由此也導致服務業比重多年徘徊在40%左右。

  因此,兩國物價比較,如果不考慮消費結構的差異,很難說明問題。可以預期,隨著恩格爾系數的逐步降低,社會需求結構將發生重大變化,中國的服務價格將呈現上升趨勢。不考慮其他因素變化,很有可能出現中國物價普遍超過美國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無疑將對釋放消費潛力產生負面影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