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當上海的生活成本高過紐約

http://www.CRNTT.com   2012-02-16 11:39:15  


 
  第二,消費環境差異最為關鍵。中美之間最大的差異不在物價,在於消費環境。客觀地說,這些年中國的消費環境不僅沒有好轉,反而在某些方面有所惡化。僅以食品安全問題為例,從奶粉到豬肉,從添加劑到地溝油,層出不窮,屢打屢現,暴露了消費市場監管的嚴重缺位。

  今年上半年,洋奶粉進口量超過去年全年,這既有價格因素,但更多的是國內消費者對國內某些產品失去信任因素。在中國恩格爾系數還比較高的情況下,食品安全問題遲遲不能得到有效解決,最終損害的是市場的消費潛力。

  而在美國消費,總體上不需要考慮食品安全問題,民眾對市場銷售的食品有足夠的信心。換位思考,如果食品安全等消費環節中存在的問題不得到有效解決,即便中國實際物價水平低於美國,中國的消費市場還是很難擴大,巨大的消費潛力將被難以改善的消費環境所抑制。

  第三,收入結構是制約擴大消費的重要因素。美國勞動者報酬基本穩定在55%左右,這意味著美國的國民財富在初步分配階段大部分為勞動者所享受;而中國勞動者報酬占比自2000年以來一直呈下降趨勢,2007年下降到39.7%,7年間下降了近12個百分點,勞動者在分享財富的份額上逐步下降,其結果是消費市場潛力受到抑制。

  比較中美物價有必要,但這只是消費市場的一個部分,消費結構、消費環境和收入結構的比較和借鑒更為重要。著眼於擴大消費,中國所需要做的,短期內無疑是盡快控制物價上漲速度,中長期中則需要在體制改革中加快結構優化進程,在改善消費結構、消費環境、收入結構上做文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