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鄧小平說借鑒新加坡只是客套話?

http://www.CRNTT.com   2009-03-30 10:19:16  


 
  鄧小平結束對東南亞三國訪問回到北京時,中央工作會議已經開了四天。鄧小平認為原來準備在工作會議閉幕會上的講話稿已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他親擬三頁提綱,要求重新起草一個新文本。

  1978年12月2日,鄧小平約胡耀邦、胡喬木、於光遠等在家中談話,談講話稿的重新起草問題。對重新寫出的稿子,鄧小平看後又談了很多意見,鄧小平特別舉了新加坡的例子:新加坡月收人1500新幣有權買房產,5房單位,70平米,花半年工資。那裡的房租=工資15%(歐美日則是三分之一)。

  2004年,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傅高義教授見到李光耀。李光耀告訴傅高義,1978年鄧小平去新加坡時,驚嘆新加坡的發展水平,新加坡的發展出乎他的意料。

  他看到新加坡發展如此之快,意識到國內的體制需要改變。這條信息讓當代中國研究所副所長程中原也感到“很新鮮”,“先前我們無法得到這些信息” 。

  程中原後來在接受採訪時也談到,鄧小平在訪問日本和新、馬、泰諸國後對未來的設計思路變得開闊而具體了。

  鄧小平的此次訪新,震驚於新加坡的經濟發展,龍其是裕廊工業區的發展引起了鄧小平的濃厚興趣。鄧小平希望工業園區的創始人、主管新加坡經濟的副總理吳慶瑞訪華,給中國經濟發展方向提出建議。

  吳慶瑞辭去副總理之職後,中國國務院正式聘請他擔任中國沿海開發區經濟顧問兼旅遊業顧問(1985年至1990年),為中國改革開放的開篇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利用外資與發展旅遊業

  李光耀曾說,鄧小平“在1978年所看到的新加坡,為中國人要爭取的最基本的成就提供了一個參考標準” 。中國改革開放的一系列行動都可在這次出訪中尋出源頭。

  在新加坡,鄧小平了解到,外商在新加坡設廠使新加坡得到三大好處。他十分讚賞新加坡引進外資的成功經驗, 決心把新加坡利用外資的這個“經”取走。

  他說:“我到新加坡去,了解他們利用外資的一些情況。外國人在新加坡設廠,新加坡得到幾個好處……我們要下這麼個決心,權衡利弊、算清賬,略微吃點虧也幹。”

  一個月之後,“努力採用世界先進技術和先進設備”被正式寫進了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利用外資的政策得以確立。

  鄧小平參觀裕廊工業區時,就詳細了解了這一新興工業中心的建設情況。中國也受此啟發,在廣東沿海地區建立了“特區”,邀請吳慶瑞做中國的經濟顧問的目的,也“主要是為了要他對華南沿岸幾個經濟特區的發展問題,提供意見”。

  鄧小平訪新之前,就通過其他渠道了解到新加坡的旅遊業的發達,表示要在旅遊業方面趕超新加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