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中國道德解體的根源

http://www.CRNTT.com   2011-11-29 10:43:47  


 
毛澤東時代的不道德

  貧窮社會主義之下有沒有高尚的道德?沒有。在西方,市場經濟對政治權力,或者資本對政治權力構成制約。但在貧窮社會主義下,政治權力和經濟權力一體化,政治控制並不受任何的控制。政治和經濟的一體化導致了權力的腐敗,很難說是道德的。尤其是當時的普遍貧窮,人們基本生活得不到維持。貧窮生活產生不了道德。在危機(例如饑荒)時刻,中國也發生了“易子而食”的事件。當然,當時人們的道德低下事件並沒有像今天那樣被廣泛報道出來。實際上,即使一些人懷念毛澤東時代,但有多少人真的想回到毛澤東時代,再去過那個時代的貧窮生活呢?更不用說,除非又發生長時間的革命,今天的中國要回到那個時代實際上一點可能性都沒有了。

  第二,不管其有多麼大的缺陷,市場經濟是人類迄今為止所找到的最好的創造財富的機制。沒有市場,就沒有有效的財富創造機制,就沒有小康生活。無論在西方還是亞洲,市場經濟造就了龐大的中產階級,也就是中國所說的小康社會。如果沒有市場,國家所主導的經濟活動更會創造出另一類更為嚴峻的不公平,就是前東歐學者所說的“新階級”。這是一個以政治權力為基礎的官僚階級,壟斷著國家的大部分經濟資源。今天中國左派可能會舉出一些例子來證明國家主導經濟的優越性,無論是一個村、一個鎮,還是一個市。的確,人們可以舉出很多這樣的例子。但是這里,有兩點需要說明。第一,政府(權力)主導的經濟發展,在一定的階段是可以達到高速的發展。毛澤東時代曾經有一段時間中國也經歷過高速的發展。問題在於可持續性。從歷史經驗看,國家主導的發展沒有可持續性。第二,今天中國一些富有的村、鎮和市在政府主導下得到了很快的發展,其主要原因並不在於政府主導本身,而是政府充分利用了這個村、這個鎮、這個市之外的市場機制。沒有市場機制,他們同樣得不到發展。

  簡單地說,要通過消滅市場經濟而轉向國家權力來解決道德問題,除了懷舊和理性主義色彩,並沒有可行性。

  那麼,自由派的觀點又怎樣呢?與左派相反,自由派指向權力,認為是權力尋租導致中國社會的道德衰落和解體。在自由派看來,政治制度是道德衰落的關鍵。他們把中國很多社會問題包括道德視為政治權威主義的結果。因此,他們提倡通過市場化和民主化來解決道德衰落問題,甚至重振道德。市場化的目標就是把政府和經濟脫鈎,而民主化的目標則是制約政治權力。如果左派的樣本是毛澤東時代的中國,自由派的樣本則是實行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的西方國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