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已成重中之重

http://www.CRNTT.com   2013-10-24 09:06:26  


中國經濟要持續健康發展,就必須繼續推進一切有利於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
  中評社北京10月24日訊/當代中國的經濟繁榮是來自市場經濟的繁榮。應當承認,我們面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還很不到位,這里既有認識層面的問題,也有利益層面的問題,對於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我們必須有更為深刻的認識。

  市場經濟的魅力無與倫比

  中國經濟時報發表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教授李義平文章表示,新近發生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向我們展示了未來經濟發展的趨勢——有科技含量的產品將成為經濟增長的主力,有創新能力的國家、地區和企業,將成為未來競爭的佼佼者。

  市場經濟的魅力無窮,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英國、德國、美國、日本這些較早發展市場經濟的國家無疑是經濟強國。然而在170年以前的漫長歲月里,以英國為代表的西歐國家的經濟基本上沒有發展,人均收入年增長率只有0.11%。

  當人類歷史步入市場經濟體制之後,那些率先步入市場經濟國家的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從1820年—1990年這170年間,人均收入增長英國翻了10倍、德國翻了15倍、美國翻了18倍、日本翻了25倍。

  市場經濟對於經濟發展無與倫比的推動作用,不僅表現在總量上,而且表現在生產力質的飛躍上,作為這一判斷的基本證明就是三次工業革命都發生在成熟市場經濟國家。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生於1760年—1840年,由英國領導。幾十年後,美國、法國以及德國也緊隨其後。這次工業革命劃時代的代表性產品是蒸汽機以及工廠生產的棉紡織品、鐵器以及陶瓷等。第二次工業革命發生在1840年—1950年,領導這次工業革命的有美國、英國以及歐洲的一些國家,特別是德國和法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通訊和交通發生了革命性變化,首先出現了電報和鐵路,接著又出現了電話、汽車、卡車、飛機等工具。生產越來越多的以電動機和內燃機為動力,公司制度得到廣泛發展。在19世紀和20世紀之交還出現了第一批商學院。第二次工業革命產生了一大批耐用消費品,汽車、收音機、家用電器以及電視機等耐用消費品成為日常消費品的主流。在這個時期的末尾還出現了抗生素。第三次工業革命發生在1950年至今,由美國、日本和歐洲領導。這一時期的主要特征是信息經濟或知識性工作的興起。計算機的廣泛應用,服務業中的從業人員超過了其他行業從業人員的總和。國際貿易、投資和金融在數量上迅猛上升。這些變化使得經理人員以及服務於商業部門的其他專業人士,如會計、工程師、律師和顧問等人數迅速增長。新近發生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向我們展示了未來經濟發展的趨勢——有科技含量的產品將成為經濟增長的主力,有創新能力的國家、地區和企業,將成為未來競爭的佼佼者。

  以三次工業革命為代表的市場經濟不同歷史階段的特征和演進向我們說明:在市場經濟特有機制的推動下,這種發展具有加速趨勢,是沒有盡頭的,且科技含量會越來越高,以致我們甚至可以說創新是市場經濟的常態,“創新”是市場經濟這架永動機的產品。

  中國經濟發展更是證明了市場經濟的魅力。中國真正的經濟發展就是選擇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漫長的自然經濟歷史只不過是偶然的風調雨順和經常發生的饑荒不斷交替的歷史。而計劃經濟又因其本身的低效在全世界被淘汰。理論分析和已有歷史證明,人類迄今還沒有找到比市場經濟體制更好的經濟體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