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以穩健創新化解“不可能三角”

http://www.CRNTT.com   2013-10-25 08:53:59  


 
  第三,結構調整的進退節奏取決於創新進程。如果制度、產業和技術創新的進展快,那麼傳統和落後產業退出、收縮甚至淘汰的節奏也快。庫存出清可以依賴市場機制強行快速推進,但調結構需要先探索出新路,才能逐步擺脫走老路的慣性。目前在中國,過剩的是產能,稀缺的是創新,創新活力直接決定了結構轉型的進程,而不是相反,或者說必須等待新興產業的崛起為企業家提供新舞台,並迫使落後產能被兼並或破產,迫使其釋放低效占用的土地、勞動力和資金等資源。在創新方面,則以頂層設計為特征的體制創新,應置於優先於技術創新、產業創新的地位。

  第四,投資仍是主角,只是換了旋律。硬的和軟的基礎設施投資在中國仍極其重要。指向新增產能的政府投資也許是可疑的,但指向交通、物流、信息、生態、教育、醫療、養老、藝術等的公共品投資仍有很大餘地。從“硬”的投資來說,信息骨幹網絡、陸海空聯動的交通樞紐和骨幹網絡建設仍然不足;從“軟”的方面來說,在很大程度上城鎮化甚至就是公民權利的均等化,是市民和農民應當享有同樣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人”的城鎮化。如果投資是政府在履行公共財政的義務,而不是越位代行企業家的膨脹衝動的話,投資仍將在未來扮演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角。

  第五,消費著眼長遠,最宜順其自然。畢竟消費基本上是私人部門的行為,政府消費不是主角。人活著有多幸福,可能更多地體現在活得長久、健康、和諧和品味等質量上,而不是吃穿住行所耗用的金錢數量上。

  第六,外貿注重創新,不宜固守定式。外資外貿對中國經濟而言不可或缺,但在資金方面,中國逐步從引資國轉型為投資國,在外貿方面,則從WTO得到的開放紅利逐步減少。也許我們需要更寬闊的胸襟。如果我們自信地看到美國加中國的確將主導未來全球經濟秩序,則中國加入TPP也未嘗不可想象。

  文章指出,中國經濟增長的重心仍將緩緩下滑,但這既不是危機更不是末日。未來的一段時間是中國經濟轉型的關鍵機遇期,創新是打破“不可能三角”的利器,略微低一些的增速,略微高一些的通脹,盡量快一些的結構調整,值得期待。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