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經濟滑出“下限”的風險正在減小

http://www.CRNTT.com   2013-10-25 08:53:37  


中國政府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采取了一系列創新性的政策措施,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中評社北京10月25日訊/受國內外環境深刻變化的影響,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連續兩個季度放緩。面對經濟下行壓力,中國政府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採取了一系列創新性的政策措施,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中國經濟時報發表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溫彬、周景彤、李建軍文章認為,從近期數據來看,三季度經濟企穩回升,GDP增長7.8%,中國經濟滑出“下限”的風險正在減小。由於外需持續改善、“微刺激”政策顯效,四季度中國經濟將繼續向好,預計全年GDP增長7.7%左右,CPI上漲2.6%左右。下一步,宏觀經濟政策應堅持“區間論”,通過宏觀調控穩定經濟主體預期,使經濟增長率、就業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價漲幅等不超出“上限”。同時,應通過加快推進財稅、金融、投資、價格等領域改革,積極推動民生保障、城鎮化和統籌城鄉相關改革,釋放市場主體活力,增強經濟發展動力,為中國經濟進入提質增效的“第二季”提供良好穩定的制度保障。

  三季度經濟形勢回顧與四季度展望

  文章分析,1.“微刺激”政策效應初顯,GDP增長企穩回升

  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連續兩個季度放緩。一季度,GDP增速從去年四季度的7.9%下滑到 7.7%,二季度又下行至7.5%。投資、消費、外貿增速都出現了下行趨勢。財政收入增長也明顯放緩,特別是中央財政收入出現了多年來少有的負增長。面對經濟下行壓力,中國政府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採取了一系列創新性的政策措施,在兼顧穩增長、調結構和促改革的同時,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過擴大“營改增”試點範圍,積極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建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等,釋放市場主體活力,增強經濟發展動力。通過增加節能環保、棚戶區改造、城市基礎設施、中西部鐵路等方面的投資,實現短期穩增長和中長期調結構的有機統一。

  從7月、8月、9月情況來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工業增加值、用電量、進出口、貨運量等主要指標普遍回升,實體經濟漸趨活躍。國家統計局剛剛公布的數據顯示,三季度,GDP增長7.8%,比二季度回升0.3個百分點。

  展望四季度,外部環境將繼續改善,國內穩增長政策效應進一步顯現,總需求擴張態勢仍將延續,產能過剩問題或有所緩解,經濟增長總體保持穩定。但由於去年四季度基數較高,四季度GDP增長可能不會高於三季度,甚至低於三季度。綜合國內外多種因素,參考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中國經濟景氣預警系統”運行結果,預計四季度 GDP增長 7.7%左右,全年增長7.7%左右,略高於7.5%的政府調控目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