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改革開放還會使中國經濟高增長20年

http://www.CRNTT.com   2013-10-30 09:38:26  


 
  第四,應當推進更高層次的對外開放,從中尋求新的增長空間和動力。(1)中國出口需要根據國際經濟貿易和秩序格局的新變化,除了繼續在WTO框架中尋求我們的投資和貿易利益外,需要建設單邊(如上海自貿區)、雙邊和多邊自由貿易新機制下,開拓空間。(2)中國對外開放到了今天,我們也需要在走出去和更高層次的出口方面,獲得增長的拉動力。我們不是沒有成熟的技術和產品,我們還有低成本創造和出口的競爭優勢,而我們的投資項目審批、國資管理體制、外匯管理規定,我們國企之間走出去後同行間的競相厮殺,使我們的出口升級步履艱難。(3)應當積極地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獲得中國經濟增長在國際投資、貿易、儲備、結算、發行和交易等方面的人民幣效應。

  如果將以上四個方面的新增長動力點看准和把握好,則中國經濟未來再以8%左右的速度增長15到20年,完全有科學、客觀和雄厚的推動和拉動力。

  獲得新的增長動力需要戰略轉型和推進改革

  文章指出,首先要在發展戰略上進行轉型。從大資本、大項目和大企業以及GDP和地方財政稅收為導向的發展方式和目標,向高度重視創業和小微企業發展,富民為目的轉變;增長動力,從大規模投入資金資源,消耗生態環境,向知識進展和產業創新驅動方式轉變;發展經濟,從政府主導,向人民廣泛參與創業和就業轉變;掠地建城的城市化,向鼓勵創業就業的城市化轉型;傳統的出口中低技術層次和勞動密集型製造業產品,向更高層次的自由貿易機制、出口產品升級、主動走出去和爭取人民幣國際效應轉型。

  不僅要轉變經濟增長模式,還要轉變宏觀調控方式。在今後一個較長時期內,需要實施促進供給和增加就業的財政政策,給能大量增加就業的小企業減稅清費,降低GDP的宏觀財政收入比例,特別是降低微觀企業的稅費負擔水平。通過這樣有效的財政刺激政策,增加全社會生產和服務的供給水平,平衡需求,同時改善“就業———收入———消費”側的國民經濟運行格局。

  需要切實建立科學的地方主要領導政績評價考核體系,以及加大人大政協及公眾對其政績的評價監督力度。考核指標應當淡化GDP和財政收入這樣的項目,增加創業就業、負債率、生態環境等等這樣的指標,並加大其權重。

  特別重要的是,需要切實推進阻礙新經濟增長各方面體制的改革。(1)在鼓勵創業和發展小微企業方面,堅決減稅清費,並加大力度;消除行政阻力,放寬創業及小微企業設立的准入;大力發展為創業和小微企業服務的社區小規模銀行。(2)在落實創新驅動戰略方面,在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進行法律和法規及司法實踐的制度安排;大力發展真正的風險投資體系和科技融資銀行;出台鼓勵研發創新的增值稅抵扣、激勵的個人所得稅率等政策。(3)在讓農民分享城市化的發展利益,實現中國城鄉居民住房夢方面,應當進行改造未利用土地、堅定社會主義土地所有制度、延長使用年期、確立年期產權、各種土地平等入市、以稅代替土地出讓金、對土地利用進行規劃和用途管理等改革。(4)在推進更高層次的對外開放方面,需要圍繞建設單邊、雙邊和多邊自由貿易機制,堅決進行各方面體制改革;改革妨礙人民幣國際化的有關體制;圍繞出口升級和走出去,改革有關的投資審批、外匯管制、人員往來從業、海關邊檢、國資管理等體制。

  實現增長模式的轉型,關鍵是要調整發展戰略思路,轉變宏觀調控方式,在幹部考核導向、創業准入和行政審批、財稅金融、土地制度,以及圍繞更高層次對外開放的有關方面進行配套和深入的改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