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經濟;此輪經濟復甦可以走多遠?

http://www.CRNTT.com   2014-08-01 08:13:12  


 
  持續復甦的政策基礎

  文章指出,關於中國經濟到明年一季度持續復甦的判斷是建立在當前“穩增長”措施得以貫徹落實和持續發力的假設之上的。如果“穩增長”措施因為經濟表現的些微改善而當即中斷,則經濟增長的復甦也會提前終止。

  之所以作出上述判斷,是因為我們的經濟模型顯示,中國經濟中的最終需求增長依然疲弱。根據測算,今年一季度,最終需求的年同比增長率僅有6.1%,為過去14年以來的最低水平,比當季7.4%的GDP增長率(即總需求增長率)低1.3個百分點,這意味著中國經濟出現了“被動”的存貨積累(由於需求增長下滑快於產出增長下滑)。雖然受惠於“穩增長”措施,最終需求增長在二季度出現了明顯反彈,但其增長率也只有7.3%,為過去13年以來的次低水平,依然弱於當季7.5%的總需求(即GDP)增長率。這意味著“被動”的存貨積累依然在延續。

  如果“穩增長”措施得不到貫徹落實或提前終止,最終需求增長很可能在今年四季度就成為強弩之末。令人欣慰的是,宏觀決策者對於當前的經濟形勢有清醒的認識。在好於預期的二季度經濟數據公布之後,他們並沒有改變宏觀經濟政策的導向,而是依然保持了謹慎務實的態度。例如,國務院在上周召開了常務會議,部署多項舉措以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過高的問題;財政與貨幣政策都保持了原有的基調,並且不斷推陳出新,利用創新的政策工具(如PSL等)有針對性地扶持實體經濟,確保經濟復甦的動能不會減退;國家領導人頻繁在海外出訪,積極推動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如高鐵、核電、公路等),通過推動建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多邊金融機構,在幫助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投資項目融資的同時,也對穩定中國經濟的短期增長和企業盈利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與此同時,各項經濟改革措施依然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對新興產業的鼓勵和支持依然在有條不紊地推進(如近日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等),這些舉措會通過釋放制度紅利和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來助推短期的經濟復甦。

  當然,通過“穩增長”的措施人為拔高最終需求的做法並不是長久之計。畢竟,中國經濟需要依靠自身內生的動力來獲得可持續增長。作為一個擁有14億人口、城鎮化進程剛剛過半、服務業還明顯欠發達的經濟體,中國經濟在未來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增長潛力依然非常巨大。不過,“遠水不解近渴”,我們的當務之急仍然是為調結構來“買時間”,確保經濟的平穩轉型。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