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敵對心態 與兩岸關係新局面極不協調

http://www.CRNTT.com   2010-10-24 00:21:04  


 
  (二)直面現實

  筆者認為,正視“中華民國”架構以及國民黨政權的事實存在,是大陸要直面的現實。大陸要承認國民黨政權雖然失敗但並未被徹底消滅,甚至還在中國的國土(或說“中華民國”的國土)--台灣發展壯大了;同時,國民黨將“中華民國”這個已經被終結的“國家架構”扛到台灣並延續了下來,因此才有了兩岸政治關係的現狀。

  實際上,在直面現實上,大陸的客觀性已經遠遠走在了國民黨的前面。因為,大陸“一國兩制”、新“一中”內涵(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和大陸同屬於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的提出,都是在尊重國共兩黨歷史恩怨、正視兩岸政治現實的基礎上提出的。可惜前者被汙名為“矮化台灣”,後者則沒有得到台灣正視,沒有做出任何明確的回應。

  筆者認為,“一國兩制”是大陸以兩岸各自的現實政治經濟情況為基礎,以和平為途徑,以統一為框架,所擬定的兩岸統一的路線圖。鄧小平先生早就表示,“一國兩制”是維持兩岸各自現存制度不變,而這個不變將是長期的,他以“50年不變”為比喻,更明言“百年不變也沒有關係”,因此,“一國兩制”實質上已經包含了對兩岸兩個政權的承認,也是維持現狀的一個構想,只不過這個現狀要在統一的架構內來維持,有了統一的架構,兩岸可以長期維持現狀,因為沒有了“台獨”的威脅,外國也沒有了插手兩岸事務的空間,對兩岸各自尋求發展,進行雙方的互助合作、共謀雙贏營造了一個根本的安全環境。

  中國人的思維方式與西方人思維方式有極大的不同,就是善用減法而非加法,大而化之,追求大格局與總體把握,講求名正言順。面對紛繁複雜的兩岸問題,更需抓住原則,總體把握,先把整體框架搭起來,其他細節問題、難點問題則留待以後在框架內慢慢解決。“一國兩制”正體現出這樣一個大而化之的大格局,先求“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之名,之後其他所謂兩岸制度、權力等等現實政治利益、結構的安排分配都可在溝通、協商中慢慢的逐一商量解決。對台灣方面來說,都是中國人,“一國兩制”的思路和邏輯就這樣難懂嗎?非得以陰謀論視之嗎?如此明晰的一個構想,一個仍可以繼續充實深化的兩岸關係發展模式,卻被台當局的不正常心態所扼殺,不太可惜了嗎?台灣方面汙名“一國兩制”,對大陸新的“一中”內涵不理不睬,根在錯誤心態。

  現在,在新的“一中”內涵下,如果大陸明確表示,“一國兩制”中的“一國”既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也不是中華民國,而是“兩岸同屬的未來那個中國”,台灣會接受嗎?還會認為是“對台灣的矮化”嗎?如果國民黨仍然堅持要大陸“正視‘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的現實”,那就不是真正“正視現實”的態度,而是仍沉溺於國共兩黨的恩怨情仇之中,不願走出來,當然也有昧於歷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