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分析|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東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設為首頁】【】【中評郵箱

台灣的角色與兩岸機遇期分析
  未來三年可能是兩岸避免衝突的機遇期,也可能是出現協商談判的關鍵期。美國作為區域霸權,遏制中國大陸,在美優先前提下與之競爭的關係不會改變,短期內持續鬥而不破。從美中台三角關係而言,台灣將被動服從美方指揮,而成為美方棋子,或者代理人角色(一如俄烏戰爭的烏克蘭),則很容易進一步在台海衝突中成為戰爭的前沿及美中博弈下的台海戰爭代理人。在未來的三到五年,終止內戰、避免軍事衝突、外交空間協商以及兩岸終局安排等四項議題,必將面臨嚴峻考驗,而且有…
中共二十大後兩岸經濟融合發展思考
  中共二十大是謀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會,對中國未來的國家社會發展具有指導意義。二十大報告提出的一系列建設中國高水平市場經濟體制、健全經濟治理體系和優化提升企業經營環境的舉措,將極大改善台資企業在大陸的經營環境,也為兩岸經濟的融合發展創造一個有利的大環境。台資企業應深刻把握新發展格局下大陸經濟運行出現的新特點,積極創造企業內外雙循環互動新發展模式。……
“和統”與“武統”選項緣何不可偏廢?
  “和平統一”符合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是中國實現完全統一的優先選項。但是,近年來台灣民進黨當局倚美謀獨及美台互動的態勢,使得“和統”障礙不斷增多、阻力持續增大。與此同時,美國一再表示強烈反對中國大陸的“武力統一”選項,不惜運用嚇阻策略;美國強調反對任何改變現狀或破壞台灣海峽和平穩定的單方面舉動,妄想使中國兩岸不統一的現狀無限期維持下去。概而言之,美國試圖阻撓中國早日實現完全統一。對於中國大陸來說,“和統”與“武統”選項不可偏廢,應根…
政治規制與經濟自治:“兩制”台灣方案芻議
  本“兩制”台灣方案是對統一後台灣治理的制度安排設想或框架,是實事求是地以差異化治理方式解決歷史性結構問題的理性策略,是對“一國兩制”國家學說的豐富和發展,其核心要旨在於“政治規制,經濟自治”。政治方面,台灣既有的政治制度可以存在,但必須從法律、政治運行體制機制等方面堅決進行“去台獨化”,預防其制度內生性的政治風險。……
當前兩岸教育交流現狀分析及路徑探討
  後疫情時代,隨著民進黨當局堅持“政治抗疫”,大肆控制島內輿論及操弄“抗中保台”攻擊中國大陸,兩岸互信基礎遭遇到嚴峻挑戰。而兩岸的教育交流更是首當其衝地成為民進黨當局反對大陸的“犧牲品”,兩岸的教育交流可以說已經被人為地按下了“暫停鍵”,在阻斷兩岸教育交流的同時,民進黨當局更是不顧兩岸有識之士的反對,大肆推行“去中國化”、蓄意篡改教科書、推行“本土語課”,其種種割裂兩岸文化、歷史的行徑令人不齒。……
九合一選舉對未來台灣政治生態和兩岸關係影響研析
  台灣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創下1989年投入地方選戰以來的大敗,地方縣市長僅取得五席,比1989年首度參選斬獲六席還少一席。民進黨因高端疫苗及防疫政策疏失,及陳時中的高仇恨值,使北藍南綠的格局再次成型。抗中保台牌在地方選舉失效,而且使用司法追查的手法在宜蘭及新竹市並沒有奏效。林志堅的論文門事件,讓青年朋友們認清政治人物的真面目,也連動影響新竹市及桃園市選情。……
強化對台青年成長教育,壯大反“獨”促統統一戰綫
  台灣青年是台灣政壇的“新生力量”,政治參與熱情持續增溫,在台灣政治生活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縱觀“台獨”逆流及其發展動向,未來,反分裂、反干涉的“雙反鬥爭”將進入更加複雜嚴峻的新階段。台灣青年世代是大陸統一戰綫工作中重點關注的群體之一,在中美戰略競爭全面升級,民進黨當局“倚美反中”、“謀獨抗統”背景下,在這場關乎中華民族復興、祖國統一大業和中國式現代化進程的反分裂、反干涉的“雙反鬥爭”中,台灣青年不能缺位。做好台灣青年成長教育工…
“反代理人戰爭”與“一中兩憲”政治現狀
  芝加哥大學政治學教授米爾斯海默在2001年出版的名著《大國政治的悲劇》中指出:面對中國崛起的必然趨勢,美國將採取“誘殺策略”,設法誘使台灣和大陸捲入一場長期而且血腥的“代理人戰爭”,自己扮演“離岸平衡手”的角色,隔岸觀火,儘量避免跟中國發生核衝突。蔡英文上台後,為了謀求“台獨”,不惜採用各種手段,破壞海峽兩岸“一中兩憲”的政治現狀,致使兩岸關係瀕臨斷裂。……
“逼統”戰略:理論內涵、驅動因素及實施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黨矢志不渝的歷史任務。1949年以來,兩岸雖然尚未統一,但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從未改變,也不可能改變。以和平方式實現祖國統一,最符合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中華民族整體利益,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解決台灣問題的第一選擇。民進黨當局的謀“獨”行徑導致兩岸關係緊張,嚴重危害台海和平穩定,破壞和平統一的前景,是爭取和平統一進程中必須清除的障礙。……
積極引導台灣民衆樹立新時代兩岸關係的應有認知
  【摘要】在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逐步消除兩岸對立、隔閡和誤解,實現兩岸同胞心靈契合,既是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的必要條件,也是實現兩岸和平統一、高質量統一的必然要求。推動兩岸心靈契合的核心要義,就是在中華民族復興、祖國統一大業重大問題上建立兩岸同胞共同的認知。要著力建立民族復興、兩岸統一是大勢所趨、可以預見的認知,擴大“被統一”意識。使台灣同胞認知到,兩岸統一不但不可避免,而且有生之年就會到來。……
兩岸內外與完全統一:二十大報告涉台論述的理論解讀
  完全統一是二十大報告關於台灣問題的終極目標,且與民族復興存在強關聯關係。這一目標根源於中國共產黨設定的歷史任務,而這一歷史任務被認為是全體中國人的公共意志,是中華民族的整體政治判斷與實踐追求。“歷史任務”具有中國憲法上的規範性確認和承載,具有執政黨使命的神聖義務根據和責任倫理。二十大是中國共產黨領導與中華民族復興進程的里程碑,是新時代在思想體系與制度體系上基本成熟的標志。……
新情勢下“台獨”的定位與新變
  “法理台獨”是一個流動變數,它不會固守傳統的三大常規標準不變,而是隨著國際大局不斷動盪組合,隨著兩岸關係不斷發展變化,針對目前兩岸尚未統一的具體現狀,針對疫情期間島內“台獨”勢力不斷玩弄花樣百出的各種“台獨”新花招,除了三大常規標準之外,還應該將台灣地區擅自更改現政權具有象徵意義的“歌曲、徽章、圖案”等現狀,在美國反華勢力的慫恿支持下,台灣島內推進含有改變“兩岸同屬一中”性質和把台灣從祖國分裂出去的“台獨公投”,以及民進黨當局不時…
深刻理解將反對“台獨”寫入黨章的意涵
  中共二十大將“堅決反對和遏制‘台獨’”寫入了黨章,具有以下五個方面的重要意義,一是契合現實背景、展現時代使命,二是促進國家統一的需要,三是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的需要,四是爭取和平統一前景的需要,五是對外部勢力和“台獨”勢力的強力示警。將反對“台獨”寫入黨章向外界釋放的信息,主要包括:一是反對“台獨”在黨和國家統一戰略中的位置被提升到了一個新高度,二是表達了中國共產黨堅決反對“台獨”的決心、信心,三是反對“台獨”將成為今後對台工作的重要…
兩岸關係行穩致遠需排除美國因素
  當前台海局勢之所以發展到如此危險地步,外部大環境特別是美國因素起到了前所未有的策動和塑造作用。台灣問題中的美國因素正從以往帶有不同時期不同程度建設性色彩的牽制性因素,轉變為破壞性、危機性直至戰爭衝突性因素。美國新版《國家安全戰略》在戰爭與政治的邏輯關係上自相矛盾,並強烈體現在台灣問題上,已經並將繼續給台海和平與穩定帶來重大風險挑戰。……
《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新時代對台政策宣言
  《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是新時空條件下中國政府解決台灣問題的歷史總結、戰略前瞻與政策體系,是系統闡釋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中國政府對台政策的重要文獻。《白皮書》在複雜嚴峻的涉台國際環境下,在風險日益升高的兩岸局勢下,全面回應了外界關於中國共產黨、中國政府對台政策的疑慮,系統闡釋了中國政府對台灣問題的基本立場、戰略意義,指明了中國國家統一的繼承,明確了“兩制”台灣方案與融合發展路徑的發展方向,突出了當…
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勢不可擋
  2022年新版台灣問題白皮書的出台,展現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追求祖國統一的堅定意志和堅強決心,是立足新的歷史方位全面回答推進祖國統一的時代命題,是貫徹落實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總體方略的強大思想武器,是新時代解決台灣問題總體方略的全方位推進和多維度展開,是未來指導和引領國家統一大業的行動綱領。通過對三版白皮書的相關內容分析,有利於我們從國家發展大勢和民族復興全局看待台海形勢和統一問題,有利於增強島內和海外反“獨”促統力量的信心和決…
值得高度關注的國民黨“親美、友日”與“和陸”政策
  在國際局勢動蕩加劇、台海緊張持續升溫的背景下,國民黨在第21屆全代會中提出“親美、友日”與“和陸”的政策主張。一方面,國民黨的這項政策主張從台灣的利益出發呼應了民衆維護和平、謀求發展的強烈訴求;另一方面,國際局勢演變,特別是中美關係的競爭態勢壓縮了這項政策主張的實施空間。儘管國民黨的政策主張面臨了嚴峻挑戰,然而,為了維護台海地區的和平,應該鼓勵國民黨為台灣、為兩岸,乃至亞太地區提出更多的政策選擇。……
“法理台獨”的南海路徑及演變
  南海問題跟“台獨”關聯,因為係聯結中國“南海”及“台灣”領土主張的臍帶,彰顯了1947年公布的南海斷續綫之時代意義及國際法意涵。2016年7月12日中菲南海仲裁案實體裁決公布稍早前,台灣地區主張“台獨”的民進黨當局在2016年5月上台執政,在前任當局對南海“棄權”之鋪墊上,民進黨當局如何藉由對南海爭端的“不作為”擺脫南海斷續綫之束縛,企圖在南海地區斬斷海峽兩岸主權連接的行徑,值得研究。菲國法律團隊在仲裁案中提出的“南海島礁法律地位…
重啓“小三通”對兩岸關係的政治意涵及影響
  台灣防疫政策逐漸走向“與病毒共存,恢復日常生活”,面對疫情發展常態化,邊境管制措施已逐步鬆綁。金馬澎離島三縣地方政府採取“地方包圍中央”一致行動,呼籲民進黨執政當局不應對“小三通”採取“區別對待”,應隨邊境解封同步開通,逐步常態復航。目前“藍地方”執政離島三縣,採取集體行動以軟化“綠中央”政策意志,此種政策影響似乎十分有限。最具可行協商方式,是回歸地方層級“城市交流”、跨域治理處理。“小三通”復航助於緩解兩岸緊張情勢,建立金門為兩…
從美國政治的割據邏輯看《台灣政策法案》
  “台灣政策法案”是以包裹立法的方式將原來散見於美國各種法律政策文件中的涉台條款的集約化,是美國推動台灣問題國際化的重要舉措,也是中美涉台法理鬥爭的關鍵節點。鑒於國內的制度和現實困境,美國政治越來越趨向割據邏輯,議員利益越來越影響國會立法,國會立法日益侵害外交領域行政主導的權力配置,同時國會立法也愈發干涉國際事務,企圖塑造所謂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這也反映在“台灣政策法案”的立法過程中,也勢必影響其未來走向。對此,中國大陸應認識到涉台…
   共1180條﹐第5/59頁   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尾頁 跳轉至第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