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論壇
2008年5月號,總第125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開創兩岸關係新局

  張榮恭:台灣的問題在經濟
      經濟的問題在兩岸

國民黨大陸事務部主任張榮恭

  這次的選舉,馬蕭主打經濟牌;我們常用的口號是“台灣的問題在經濟”,我要再補一句“經濟的問題在兩岸”。台灣很多經濟政策涉及到兩岸,而兩岸政治氣氛又影響到台灣投資環境。因此,我就直接切入至兩岸協商與“九二共識”的議題來討論。

  馬先生的承諾是今年七月前要飛兩岸周末包機、年底前要完成平日包機,明年七月底前要有正式航班與開放觀光客;馬也主動提及熊貓來台等事。我相信,以現在的兩岸政治氣氛,這些問題都可以依馬先生所開出的時間表來實現。我的判斷是,中共方面不會在觀光與直航問題上,延續民進黨提出的複委託機制;他們應該會希望由兩會復談達成協議,由兩會復談達成成果。

  如果我的判斷對,我也認為將來的國民黨政府不需要排斥兩會復談,因為雙方都主張“九二共識”,因此我對復談十分樂觀。

  張榮恭:兩會復談指日可待

  兩會如何復談?過去十五年兩會關係歷經幾次波折:九二年十一月雙方談“一個中國”問題;九三年四月完成第一次辜汪新加坡會談;九五年六月因為李登輝訪美而中斷;九八年十月辜先生又飛到上海展開第二次會談;九九年七月因為“兩國論”又中斷;二千年阿扁上台,因為不承認“九二共識”而停滯到現在。

  我樂觀的理由在於二OO五年四月“連胡公報”五項願景的第一條說明“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恢復兩岸協商”。我認為,在雙方都有共識的前提下,兩會復談指日可待。

  四月一日馬先生去見扁,兩人對於“九二共識”的存在問題爭論良久。馬先生有他自己的一套論述,我也就我認知的角度提供解釋。陳水扁堅持“九二共識”四字是二千年五月才出現的,但其中有一段演變的過程。

  張榮恭:“九二共識”的由來

  九五年兩岸交流第一次中斷後,九七年十一月大陸方面邀請海基會秘書長至廈門參加學術研討會,台灣沒有接受,提出由辜振甫訪問大陸的建議;九八年二月二十四日才由海協會正式聲明歡迎辜振甫訪陸。這項聲明是因為四天前(二月二十日)蕭萬長在“立法院”的報告兩岸關係,開頭即是“一九九二年兩岸達成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共識”,起頭“九二”、結尾“共識”,因此並非無中生有;蕭先生說完這段話,四天後大陸方面立即回應,這是雙方重要的互動。當年五月,辜先生訪美為第二次會談做準備,辜先生在美發表重要演講中也再次說明“一九九二年兩岸達成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共識”這段話。

  我們其實都知道“九二共識”雖然是後來才出現,但如果扁不承認“九二共識”,那他會接受“一九九二年兩岸達成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共識”這段話嗎?他根本不願意。所以問題不是在四個字什麼時候出現,而是陳水扁故意以辭害義。

  民進黨又稱大陸不接受國民黨主張的“一中各表”,國民黨所說的一中各表,是根源於九二年八月“國統會”關於“一個中國”的解釋;我們做了這個解釋後,大陸有正面回應,因此才有九三年的辜汪會談。一中各表當然是根據我們的“憲法”而來,陳水扁也講有類似的說法,他曾說過“要找一個中國的答案要在憲法中找”,這不就是謝長廷的“一中憲法”嗎?只是扁講過後並沒有成為他的政策,才無法回復到國民黨時期的兩岸互動。

  在九十年代,大陸確實沒有口頭承認“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甚至有官員否認。可是我們要著眼的關鍵是,在國民黨抱持此態度情況下,辜汪曾見過兩次面;代表這是行之有效的主張,重點在於有效,而非中共承認與否的問題。也正是因為可以實現,二OO四年陳水扁連任,美國前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James Kelly在國會報告時,也說九十年代,兩岸達成的共識就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這是美國提建議給陳水扁,扁還是不接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