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論壇
2008年5月號,總第125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開創兩岸關係新局

  另外,我要強調全島自由化的觀念,過去我們老是要求可以國對國談判FTA(Free Trade Agreement,自由貿易協定),但是並不容易。所以我們認為可以用“自由貿易港”或“自由貿易特區”FTZ的概念替代,這可以解決剛剛所說的投資問題。我們的位置、港口、加值區都是具有優勢的;我想對岸也會想投資、模仿,所以經濟上的合作是最有可能達成的。

  鄭安國:大陸資金來台利大於弊
      台灣不要再錯失機會

  基本上,我贊成經濟自由化,因為這是唯一可走的路,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為了加強經濟發展,卻限制經貿往來;但經濟自由化也必然會帶來弊端,若這些問題可以透過合理、公正的規範,我認為是可以控制的。

  我最近看了《美利堅帝國陰謀》一書,書中提到落後國家經濟的不振,國際貨幣基金或世界銀行是幕後黑手,但我仔細思索後,認為問題多是出在其領導人貪汙所致,才讓野心者有機可趁。

  大陸資金來台對台灣的經濟一定有幫助,問題在於你如何操作?如果大陸方面藉著經濟手段當做操作政治籌碼,台灣民心還會希望跟中共走在一起嗎?還會有交流嗎?我想老百姓自有判斷,大陸方面也會自行評估,我想傷害台灣民眾的信心不是推動兩岸長期合作的良方。

  而且任何投資都有風險,不需要無限擴大,否則外資都不用進來了;只要我們評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做好適當的防範措施,在正常情況下讓衝擊減到最低,朝經濟自由化方向發展,不要杞人憂天,讓我們錯失太多機會。

  林祖嘉:大陸不會經濟制裁台灣

  有很多人會擔心當我們開放後,大陸方面突然縮手了;我要補充說明的是,我們在大陸的台商從大陸出口的產品超過一千億美元,如果他們以經濟為手段當做政治制裁,我們當然會很慘,但他們也不好過。這是一種風險,但他們的成本很高,並不划算,我認為發生的機率很小。

  蘇宏義:兩會的橋樑作用十分重要

  剛剛張主任談到以兩會作為溝通的橋樑,我認為十分重要,因為這是有公信力、公權力的保障,可以確實解決許多難題。因為七月包機後,立刻牽涉到居留工作的問題;我們可以看香港與大陸處理直航的模式,雖然他們是一國兩制,但一樣要經過協商簽約。所以在初期定期協商之下,我認為比照現在大陸與香港的模式就行了。其他就如同大家所討論的,旅遊業品質要提升、提高觀光客來台天數、減少行政限制、做好資金風險管理等;只要兩岸氣氛良好,交流一定沒有問題的。

  張榮恭:台灣要利用的大陸大市場
      擴大自己的小市場

  我相信,兩岸交流會加強雙方的良性互動,風險意識要有,但是風險意識不等於自己嚇自己。蕭萬長先生近年來一直推動兩岸共同市場,他一定了解到雙方的經貿往來勢不可免;選舉中他的理念被攻擊成“一中市場”,我一直想建議他改成“一大市場”,因為原本的涵義就是“一個大中華市場”。一方面運用大陸的大市場,另一方面也擴大台灣的小市場,而擴大就涉及陸資來台,所以直航勢在必行。對於資金的管控,台灣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如何逐步放寬在台居留的期限也是方法之一。

  兩岸經貿往來絕對利大於弊,當初九六年李登輝先生就是因為三個錯誤判斷,導致我們失去了應用大陸這十年高速發展的機會。第一個錯誤判斷是,人民幣會貶值;第二,大陸經濟體系會崩潰;第三,政治不穩定。這三個判斷現在看來都不對,現今大陸也重視與世界良性交流互動的重要,所以對台灣來說,好好把握一定可以創造出良性循環的效果。 

  林祖嘉:兩岸人口流動問題
      要經過周延的考慮

  我想再補充一點,我們常要求對等交流與尊嚴,不管是資金、居留期限等都不是問題,唯一一個在對等上我們要考慮的問題就是人口流動問題。這一定要經過周延的考慮,因為人口差距實在太懸殊,勞動、人口移動這部分要特別小心。像大陸之前開放台灣醫生至大陸執業,台灣就不能比照辦理;其他如承認學歷,承認是一回事,但能否來台工作也要考慮。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