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論壇
2008年5月號,總第125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開創兩岸關係新局

  在此之後,中共也慢慢地表現出願意接受的態度,二OO五年四月,胡錦濤提出胡四點中說,“台灣方面自己也主張一個中國,這見諸於台灣自己的規定和文件”,這即是我們的“憲法一中”,說明我們可以依據我們的法律來解釋。而且自從O五年三月反分裂法制定之後,大陸未曾對台灣使用非和平方式,默認了台灣現實獨立的存在;我認為民進黨沒有抓住大陸對台政策的變化,導致兩岸關係完全沒有辦法突破。O五年四月“連胡會”時,連先生也提出“九二共識”、“一中各表”,胡沒有否認,因此有連胡公報的第一條;剩下的就是大陸方面承認問題,前幾天胡錦濤與布什通電,我認為這已是最高層級的承諾。若要等到書面文字表述,我認為中共應會留待下一次國共兩黨之間更高層的互動時,才會有所表示。

  就我的看法,“九二共識”與“一中各表”都不是問題,必然會進行兩岸協商,勢必會達成包機直航、觀光客來台等成果。國民黨相信,用“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破冰之路,否則過去民進黨執政八年,試圖找其他方法卻無路可走;今年第一次馬謝辯論,事前“陸委會”特別炮製出“零五共識”供謝長廷參考,謝先生發表後立刻遭到中共否認。在在都顯示出民進黨找不到其他出路,何妨讓國民黨重新用“九二共識”開闢兩岸政治協商,至於會不會損害台灣利益,我們可以讓全民做檢驗。我相信,不會傷害台灣的政治,反而對兩岸關係與經濟環境有所幫助。

  黃肇松:擴大兩岸經貿往來
      台灣准備好了嗎

  張主任這段話也讓我回憶起一段陳年往事。二千年情勢緊張,我與大陸方面兩岸的負責人提到“九二共識”,大陸那時候還沒有承認,他說什麼事都要談,你們認為有“九二共識”、我們認為沒有,這就是一個“創意的模糊”;意思是精神可以接受的,形式還可以再討論。馬先生把創意的模糊變成比較明確一點,有助於討論的方便。這次馬蕭得到七百六十五萬票,我認為在這七百六十五萬人中,應該多數人是傾向支持馬蕭的兩岸政策;相對的五百四十四萬票也不會通通反對兩岸交流,當然其中不乏有疑慮者,包括擔心炒作房地產、市場投資變化。因此,我們下面進一步來討論兩岸擴大經貿往來對台的利與弊。

  我們可以參考近幾年澳門的發展,澳門的大陸遊客這幾年已將近二千萬人,快要超過香港了。很多人歸功於開放的結果,澳門方面的人說,如果我們接待上沒有準備好、心理沒準備、經濟運作上沒準備好,我們能夠吸納這麼多人嗎?我們的社會不會出問題嗎?所以天下的事絕對沒有百利而無一害,對於兩岸經貿往來所帶來的影響,套一句熱門的廣告詞Are we ready? 

  林祖嘉:兩岸經貿往來
      利益永遠大於傷害

  開放大陸資金來台置產已經很多年了,但至今聽說交易成功的房子只有四、五棟而已,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他們只能來台一個月,來這裡買房子沒有用處嘛,另一個原因是他們來台也不能投資做生意。所以開放大陸資金,除了置產外,一定要有配套投資產業的措施;以FDI投資方式(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大陸資金進來才有效果。而置產以投資商業不動產的機會較大,設廠難度會比較高,因為我們的人力價值高,設廠應該會以投資研發為主。民進黨說這會讓年輕人買不起房子,我認為不至於如此;因為他們又不能來住,所以對一般住宅區的價格影響不大。 

  資金往來會有影響的,是在買賣股票方面。股市是很敏感的,流動量又大,如果資金進出起伏太大,會對台灣股市造成衝擊,因此在開放過程中要按部就班。之前常被攻擊的“一中市場”,我認為應該改成“一大市場”,就經濟學觀點來講,市場愈大愈好,只要有貿易往來,就是雙贏的局面(win-win situation)。資金流動不成問題,假如可以控制資金波動的風險,我認為兩岸經貿往來,利益永遠大於傷害。 

  蔡宗易:大陸資資金不會炒作一般住宅

  大陸來台買房地產的數量不多,最主要就是行政上的限制太多。不但要交代資金的來源,又只能讓你住一個月,所以他們也不願意來;相對的台灣到大陸置產,至少有四十萬到六十萬人,這樣根本不對等。因此我們如果在配套上做適度的開放,將他們居留期限延長至三到六個月,那麼他們來台置產可能性提高,也間接鼓勵他們來觀光。

  至於買什麼房子?以商業不動產與豪華住宅是較熱門的選擇,而不會炒作一般住宅;這有助於我們都市更新的速度加快,與在開發型不動產證券化上努力。若仍有憂慮,我們可以採取總量與產品管制,這塊是可行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