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論壇
2008年5月號,總第125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開創兩岸關係新局

  處理兩岸關係不是耍嘴皮子,要付諸行動才行。今天國、共兩黨已有共識(和平協議記錄在連胡公報中),民進黨就唱衰說;但我們想反問民進黨,難道你認為沒有協議會比有協議安全嗎?和平協議的精神不但是對台灣人民的承諾,也是對他們自己人民的承諾,更對國際社會展現誠意。胡錦濤第一次在連胡公報中發表,第二次是在去年的中共十七大上聲明了一次,今年三月中共兩會上又再提了一次;所以我們認為是可以推動的事情,而且對於兩岸是有益的。

  張榮恭:馬“撤除飛彈”是概念性議題
      需經“凍減談撤議”五階段

  馬先生提先撤彈再和談,我個人的解讀是,“撤除飛彈”為一個概念性的議題,我們很難定義中共識不是把所有的飛彈撤光,若真要如此,兩岸和談不知何年何日才實行。最壞的情況是兩岸維持現狀,我們很難向民眾展現和談的進展,因此我個人認為可以分為幾個步驟實行:一是“凍”,二是“減”,三是“談”,四是“撤”,五是“議”。

  凍是很容易做到的,因為現在由國民黨主政,大陸方面可隨時凍結飛彈增加的數量,這個從衛星照片上一目了然;接著,大陸方面視兩岸交流的情況,主動減少對台的飛彈數量;再來,兩岸就可以開始進入和談階段;談得好,就可以逐步撤彈,一邊談一邊撤,但大陸不一定要把飛彈數字撤到零的地步,因為我們自己也有飛彈瞄準人家,整個過程一定會很長,在談判過程中達到撤除飛彈的效果;最後兩岸再簽署和平協議,完成目標。 

  經過“凍、減、談、撤、議”五個階段,這整個過程就是台海區域穩定的積累過程。我預期兩岸將以對話取代過去八年的對抗,互惠取代互毀;台海現狀將得以維持,因為和平統一沒有條件,和平獨立也沒有可能,武力統一沒有人性,武力獨立沒有機會,所以最佳狀況就如同馬先生所主張的不獨、不統、不武。我認為馬先生上台後,會明顯地朝這方向推進,並讓人民感受到進展。

  黃肇松:兩岸談判已經不是要不要的選擇
      而是如何進行的問題

  我手上有份歷史性文件,一九九O年九月二十五日中國時報刊登的一則新聞,由我帶隊訪問對岸,那時是件國際性新聞;李登輝先生接受亞洲華爾街日報訪問時表示,中國有兩個政治實體,但終將統一。之後的三年,兩岸都釋出善意,觀光客倍增;而接下來經過九四年千島湖、九五年訪美康乃爾大學事件,九六年在飛彈演習下進行選舉,至二千年政黨輪替,兩岸情勢緊張到了最高潮。兩岸在過去扭曲的狀況下已經十六年了。這麼大的變化,不管你喜不喜歡中國大陸,它都一直在成長,我們不必驚訝去年他們IMD(瑞士洛桑管理與發展學院調查評估)的競爭力超過我們,因為他們的目標是美國;無論哪一個評比,給台灣的建議都是維持兩岸經貿關係的穩定。如果我們能體認整個大方向、向前推動,就如同馬先生提到兩岸在“一中各表”下可擱置主權爭議,雙方就經濟與和平議題展開談判,這已經不是要不要的選擇,而是如何進行的問題。今天十分感謝大家的參與及寶貴的建議!

  評論員簡介

  黃肇松:台灣中國時報集團常務董事。

  蔡宗易:台灣遠雄企業集團副總經理。

  林祖嘉: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經濟學系博士;現為台灣政治大學經濟學系專任教授;兼任台灣經濟學會理事、“中華民國”住宅學會理事、“中華民國”區域科學學會理事、Asian Real Estate Society 理事、工商時報社論主筆。

  鄭安國:一九四六年十月生,廣東東莞人;美國馬里蘭大學研究;曾任中華日報記者、美國洛杉磯中國文化中心主任、行政院大陸委員會香港事務局局長(即中華旅行社總經理),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統一委員會(第六屆)研究委員、台北市長馬英九辦公室主任等。

  張榮恭:一九五O年一月生於台北;中學畢業後進入輔仁大學學習法律,後獲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法學碩士學位;曾任中央社大陸新聞部主任、中央社執行副總編輯兼大陸新聞部主任、國家統一委員會研究委員、國民黨大陸工作會主任、國民黨發言人、中央文化傳播委員會主委;現為國民黨中央政策會副執行長兼大陸事務部主任、海基會董事、中國大陸研究學會理事。

  蘇宏義:現任立榮航空董事長、台北市航空運輸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曾任交通部民航局空運科科長、中正機場貨運站副理。一九八九年辭去公職,轉任長榮航空企劃協理,歷經國際事務副總經理、駐北京首席代表、長榮空儲總經理、立榮航空總經理等職。

  (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