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華文化與東南亞文化如何兼容共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1-11 08:18:55  


 
  主持人:梁教授向我們展示了問題的複雜性。

  陳榮照:中華文化對新加坡有何影響?我先引一段李光耀資政講過的話。他在1994年的時候說:“從治理新加坡的經驗,特別是1959年到1969年那段艱辛的日子,使我深深地相信,要不是新加坡大部分的人民,都受過儒家價值觀的熏陶,我們是無法克服那些困難和挫折的。”當時的情況是,新加坡剛獨立,英軍撤退,新加坡又缺乏天然資源,完全要從頭做起,這時候就要靠全民的支撐、努力,一起建設國家。他就覺得那時候人民所體現的自力更生和刻苦勤奮的精神,顯然就是受到了儒家思想的熏陶。早期華人移民到東南亞這一帶,當然也帶著他們的文化過來,也是中國文化的傳播者。這種文化的影響,我想可以從幾個層次去看。第一是從民間的實踐上,比如說我們在家庭裡面,教導孩子對父母親要孝順,對兄弟要友愛,對朋友要誠信。這種生活上的實踐,你不一定說自己是個儒家學者,可是在生活實踐中,自然而然地就體現出儒家的精神來。

  主持人:“生活儒學”。

  陳榮照:另一方面,就是政府的提倡了。那時候新加坡正進行工業化。在接受西方科技文明的同時,也把西方一些比較頽廢的文化接受過來了,這對於年輕人的影響是不利的。所以,當時政府就提倡儒家的倫理教育。當然,兩千多年前的儒家思想要說在今天都很適用,那是不正確的。我們今天所要的就是取它的精華,取那些對我們現在社會有用的部分,比如說儒家的倫理觀念,教人怎麼做一個真正的人,怎麼修身養性,怎麼啟發自己內在的善性,怎麼樣把群體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上。這種種觀點,我們覺得對於當今社會仍然適用,可以加以發揚。新加坡政府曾經提倡在中學教授儒家的倫理思想,並安排在中三、中四兩年的課程。

  至於說新加坡對於中國會有些什麼貢獻,我們常常看到大陸有很多公務員,在大陸叫“幹部”吧,來新加坡上課,我相信一定有它的作用。

  張希清:前些日子習近平副主席訪問新加坡時就表示,新加坡長期以來積極參與、支持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方許多方面的成功經驗為中國解決改革發展中的一些難題提供了有益借鑒。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