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華文化與東南亞文化如何兼容共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1-11 08:18:55  


 
  主持人提到的文化熱與經濟起飛,我覺得文化熱一般是在經濟起飛之後。在這方面新加坡和中國的情況又不同。新加坡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講傳統文化,講儒家倫理,至少從李光耀的言論來看,是要抵禦西方文化的負面影響。李光耀反覆講,新加坡人不是西方人,要防止新加坡成為一個偽西方社會。

  主持人:現在請曲先生講。

  曲潤海:我這次的發言,講的是嶺南戲曲和新加坡戲曲。我怎麼會想到這個問題呢?我看過廣東的戲曲,後來看到新加坡敦煌劇坊胡桂馨演的戲,感到嶺南戲曲和新加坡戲曲都有一些鮮明的與眾不同的特色:正劇喜劇色彩濃,沒有大悲劇,很少打打殺殺,多數結局如人所願;故事通俗完整,人物扮相俊美,音樂雅致悠揚,服飾富麗堂皇,表演細膩傳情,格調文雅平和。這些特點綜合起來,可以說是一種和諧精神,這些戲堪稱和諧戲。這些特色是怎樣形成的?我是從晉商、徽商、粵商的特點聯想到的。

  歷史上的商人,不少是把他鄉作故鄉的。落地生根的商人中孕育出一批文化人。同時,也有一部分躲避動亂、災難的文化人,遠離故土,到陸外安家落戶。他們既保持著中華炎黃文化的血脈、傳統,又勇敢地接觸、吸收著當地的文化精髓,創造著具有自己個性的新文化藝術。

  華人出去經商、打工、避難。他們都是很艱難的,經過一生、甚至幾代人的努力,有的人終於有了一個好的結果,或榮歸故里,光宗耀祖,或在當地歡宴賓朋。他們要請戲班唱戲,他們希望戲裡美好一些。除了不要打打殺殺外,也不希望再那麼衣衫襤褸,蓬頭垢面,再那麼寒酸。這就使得嶺南戲曲在人物造型上多為俊扮,服飾上追求富麗堂皇。這無疑是海外華人心態的表露。他們的格調不同於北方戲,少了血火,多了情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