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院士迷戀實際是特權身份迷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3-03 09:11:52  


  繼光明日報之後,中國青年報日前再度刊文,指出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年齡偏大,不少院士已經遠遠告別了科研的前線,在位高權重的同時,對青年學者反而起到了壓制的作用,不利於科技發展。

  院士老齡化,類似的問題在其他領域也同樣存在,比如行政老齡化、職稱老齡化等等。存在的特征也基本一致,就是論資排輩,排上的已經不做事或沒有能力做事,而正在做事的卻只能排在後面,等著自己老去。

  出現這樣的情況,並非僅僅是我們的評價機制有問題。因為這個排隊的過程和結果,都與個人或某個團體的實際利益密切相關,一躍龍門,身價百倍,怎能讓我不想它!

  前一階段有關延遲退休年齡的討論中,持反對意見者多是普通民眾,而贊同者卻多是握有一定權力的幹部。不少現象證明,手中有了權力,做事確實方便得多。不管在哪個部門,批條子打招呼都比公事公辦好使。而一但權力失去,方便也隨之不在,所謂有權不用,過期作廢是也。

  正由於這個原因,苦熬苦等成為一個人混出點模樣來的必備過程,而完成這個過程後的回報是豐厚的,當然不能輕易放棄。

  說到底,院士迷戀以及與此相類似的執著實際上都是特權身份迷戀,當官也好,做院士也罷,一旦得手便不拋棄不放棄,老而彌堅。

  改變這種狀況需要建立和完善強硬的退休制度。過時則退,人人平等。當然,這不意味著過河拆橋,更不能對做出過重大貢獻的專業人員轉瞬即忘。對離開工作崗位的老人,我們必須尊重,不使他們感受到強烈的落差,更不能人一走茶就涼。對退休後的全面保障是讓更多人可以退下來的基礎。

  還應該建立更客觀更準確的業績評價機制,讓做事的人站到前排。應避免按名分、名氣、資歷劃分項目的傳統作法,改“名”正言順為“事”正言順,讓更多的年輕人走上前台,把真正想辦該辦的事辦好。

  更應該完善監管,在時間和空間上界定工作範圍,不使工作成為特權或特權的來源。工作便利不能成為私權便利,對此監管應更嚴明準確。只有削去在位時高高在上的峰值感,才能避免不在位時的低谷感,削峰填穀,使人的心情平靜恬淡。以筆者看,這是最難的一點。公權私用以及權利尋租和權利不自覺擴大化積弊已久,只有把權力裝進制度的籠子,才有解決這個問題的可能,才能讓“位高權重責任輕”的狀態變成浮雲。

  院士老化後面,如何防止更大面積的社會運行模式老化,是我們更應該關注的問題。(時間:2月27日 來源:光明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