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一個《公約》引發的中國海權危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1-23 00:22:50  


讓海洋經濟成為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主要力量之一,且能夠維持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以致有一天中國有無可置疑的實力為自身發展提供“海洋安全保障”。
  中評社北京1月23日電/21世紀經濟報道刊載作者孔志國的文章指出,這幾年,圍繞中國周邊海域的爭議島嶼和爭議海域,中國與相關鄰國的矛盾、糾紛、分歧,呈現擴大化趨勢,頻率、強度均是有增無減。

  2009年2月菲律賓議會通過將中國南沙群島和黃岩島劃為菲屬的法案的做法,以及2010年9月的釣魚島撞船事件,曾分別導致中菲、中日外交關係一度變得非常緊張。

  爭議島嶼和爭議海域,在中國的海權體系中處於怎樣的位置?在現代國際法條件下和國際競爭格局中對中國意味著什麼?中國如何才能夠從容應對?

  1.《公約》讓問題變得複雜

  如果沒有1840年把中國拖入內憂外患的鴉片戰爭,現在所謂的爭議島嶼,可能僅僅是個傳說。很多歷史證據表明,這些處於爭議中的島嶼,一直到晚清以至民國,都在中國政府的管轄之下。

  然而,近代西方發達國家對中國與鄰國的殖民統治或管制,以及中國與鄰國受控和獨立的交替,讓相關島嶼幾經輾轉,致使本來簡簡單單的島嶼權屬,成了說不清、理還亂的“糾結”。

  如果沒有1982年在蒙特哥灣獲得通過、1994年開始實施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出現,“糾結”也可能僅僅是“糾結”而已。《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一出台,不但把爭議島嶼推到了風口浪尖,其關聯海域亦被拖入主權爭論漩渦之中。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其本意在於充分發掘海洋資源以造福人類,通過擴大各國的海域主權和海洋權利範圍來激起各國對海洋的興趣,並進而把現代民族國家劃分陸地邊界時盛行的精確劃界做法,引入到海洋主權國家對海洋的分隔中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