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 
全面揭秘毛澤東的“十五萬精兵”計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8-07 09:34:52  


 
  計劃已至如此具體,可以想見毛澤東又傾向於先發制人的方案了。只不過,如他所說,因為這“是一個歷史的轉變時機,是一個中國革命帶突變性的時機,是一個大資產階級從政權中退出還是保留的時機”,“此時錯一著將遺爾後無窮之患”,所以他還不能不萬分謹慎小心。用他的話說,是“魯莽不得,錯誤不得”。

  事實上,毛澤東這時決心已定。他一方面以朱彭葉項名義起草答覆何白皓電,表示皖南新四軍軍部準備北移,爭取延緩國民黨“剿共”行動的時間;一方面斷定蔣介石期限一到,必以大軍進犯,“第一步將我軍驅逐於隴海路線以北,構築重層封鎖線”,“第二步配合日寇實行夾擊,消滅我軍”。為不致被迫“退往華北三省讓其過黃河構築新的萬里長城致被封死,被夾擊,被消滅,而讓蔣介石安然投降”,在取得其他中共領導人的同意後,毛澤東決定採取重大軍事步驟,以十五萬精兵分幾路首先打到國民黨後方河南及甘肅等地去,以粉碎其“剿共”陰謀和封鎖計劃。同時,毛澤東擬就“炸彈宣言”,並通知重慶辦事處等中共在國民黨區域的機關 “即刻開始作緊急布置”,一切已引弦待發。不過,面對這孤注一擲的重大步驟,他仍缺少決勝的把握。因此,他不能不致電共產國際領導人,“請求”給予“指示 ”。

  11月4日,毛澤東起草了給季米特洛夫和曼努伊斯基的電報,詳細說明了採取這一重大行動步驟的必要性:蔣介石現在正壓迫我們在華中與山東的三十萬人退往舊黃河以北的華北三省,而那裡我們已有五十萬人,敵人掃蕩異常激烈,根據地日益縮小,給養十分困難。“蔣介石計劃是驅逐我們至華北,修築重層縱深封鎖線 (正在大規模修築)置我們於日蔣夾擊中而消滅之”。毛澤東表示,我們決不能就範,準備舉行自衛的反攻。擬以大部軍隊(約三十五萬)堅持各抗日根據地,而以一部精銳(約十五萬)打到國民黨後方的河南與甘肅等地去,以期粉碎這一進攻。但此舉必被蔣指責為破壞抗日,並“有可能鬧到蔣介石與我們最後大破裂,故在政治上是不利的”,“如處置不當,可遺將來無窮之禍”。因此,我們“最後決心還沒有下”,“請求你們給以指示”。

  應當指出的是,毛澤東這時的基本思想並不是要破裂與國民黨的關係。無論是國際環境還是兩黨力量對比,事實上也都沒有達到這樣做的條件。採取這一重大步驟,完全是迫於國民黨的軍事威脅。但問題是,只要有破裂國共關係以至影響中國抗戰的任何可能,就是共產國際和蘇聯所不願見到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