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 
全面揭秘毛澤東的“十五萬精兵”計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8-07 09:34:52  


 
  1940年3月,毛澤東從現實政策的需要出發,開始提出“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反對和孤立頑固勢力”的策略。毫無疑問,蔣介石集團屬於必須“反對和孤立”的“頑固勢力”。何謂“頑固勢力”?按照毛的解釋,就是指“大地主大資產階級”。

  7月13日,他在延安高級幹部會上明確表示,他確信:“國民黨政權是地主資產階級政權,要轉變為民主政權,沒有大分裂是不可能的”。而國共關係,“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當政之時,不能有徹底的好轉”。

  既然肯定國民黨現政權是地主資產階級政權,蔣介石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那麼,區別資產階級的問題就變得相對容易多了。

  9月6日,毛澤東寫信給正在重慶的周恩來等,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將大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加以區別”的重要觀點。他指出:“大資產階級是帶買辦性的,與外國資本有聯繫,大銀行、大商業及與外國資本有聯繫的大工業屬之,他們是現時主要當權者,如蔣介石、孔祥熙、宋子文、虞洽卿等即是。”而“民族資產階級是受大資產階級統制,與外國資本聯繫少,現時基本上沒有政權,主張團結抗戰的,如陳光甫、穆藕初、康心如、範旭東等即是。”

  毛澤東警告:蔣介石正在與日本搞妥協,並可能在兩三個月內成功

  強調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大資產階級與外國資本有聯繫,不是沒有來由的。

  二戰開始後,在歐洲戰場上,德、意很快就占盡上風。按道理,一向指望英、美支持的蔣介石國民黨應當收斂自己的反共行動了。但事實上,正是在歐洲戰爭爆發之後不久,國民黨在華北和西北的磨擦行動也隨之大規模展開,甚至發展到陝甘寧邊區周圍來了。這一度讓毛澤東很難理解。

  進入1940年2月,八路軍在華北的反磨擦鬥爭中取得了決定性勝利,中共中央已經毫不客氣地向蔣介石提出要求:委任朱德為魯察冀熱四省戰區司令長官兼河北省主席,委任彭德懷為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並明確主張下一步要“將整個華北直至皖南江南打成一片,化為民主的抗日根據地,置於共產黨進步勢力管理之下 ”;八路軍、新四軍在五十萬的基礎上再擴軍三十萬,爭取盡快達到一百萬。讓毛澤東不解的是,儘管蔣介石在軍事上遭到了慘重失敗,華北敵後的控制權大部喪失,但他的態度仍非常強硬。

  這是為什麼呢?毛澤東不能不懷疑英、美、法仍舊有干預東方事務的相當能力。他估計蔣介石一定是在執行“英美法最惡毒的反蘇反共指令”,目的多半還是要“對日妥協”,“以便在太平洋方面組織英美法日華五國的反蘇反共集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