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觀察|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詩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2025年4月7日 星期一
設為首頁】【加入最愛】【中評郵箱
您的位置:首頁 ->> 輿論參考(专题) ->> 新專題-文章 CNML格式】 【 】 【打 印】 
別上了“腳以載道”的士大夫癮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24 13:04:08  


  中國自古有“文以載道”的傳統,可誰曾想,現在連小學生給父母洗個腳,都非要“載道”不行。它載的是什麼道呢?就是中小學的老師們試圖實現的“感恩教育”。在一個所謂“孝心衰微”的時代,給父母洗腳突兀地被賦予了某種特別的意義。

  給洗腳附加一些價值,本質上是一種穿越至新時代的士大夫癮:無論什麼事情,都要高蹈而論、宏大叙事,缺乏一種以簡單純粹的眼光看待事物的意願。士大夫癮,永遠傾向於把所有事物和事務工具化,為一種預設的價值前提服務,而不管其間的聯繫是多麼蹩腳。

  事實上,把給父母洗腳當成必須的感恩教育,或者反過來斥其為“愚孝”,恐怕都是對洗腳這一溫情行為過分形而上的解讀——集體化的、作業式的要求孩子給父母洗腳,從中看不出有什麼“感恩”的內涵。反過來說,如果孩子發自內心地願意給父母洗腳,那也是我們樂見的溫暖一幕,若視之為“愚孝”,恐怕是對人倫之情的野蠻定義。

  別上了“腳以載道”的士大夫癮。其實,小學生給父母洗腳,沒那麼高深,不用搬出儒家傳統,亦不必搬出魯迅先生,咱能不能讓洗腳這事成為父母與孩子私密情感的一部分,小學老師和大學教授都別跟著摻和。持論甚高,只能讓孩子無措,讓父母迷茫。(時間:8月22日 來源:中安在線)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