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這次,蒙牛在發出道歉聲明後,隨即又發布公告稱:超標產品並未出庫(因此不涉及召回),目前市場上銷售的所有產品均為合格產品。言下之意,相關批次產品出現質量問題只不過小概率事件,並不影響蒙牛產品在市場上銷售。如果蒙牛那麼在意市場,它第一時間要做的不是否認問題嚴重性,而是對所有生產線進行質量評估,向消費者承諾不會再發生類似問題。一邊是道歉,一邊又是掩蓋問題所在,這根本就不是一家負責任公司的所作所為。
還必須說,蒙牛之所以牛氣衝天,在很大程度上恰是監管部門刻意縱容所致。且看,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後,包括蒙牛在內的眾多奶企都在“保護民族企業”的名義下,躲過了應受的懲罰。特侖蘇涉嫌虛假宣傳,也不見蒙牛受到什麼問責。而在與伊利的惡性競爭風波中,蒙牛則採取與相關人員“切割”的方式,再次躲過了企業所應承擔的責任。所有這些事情發生後,蒙牛一次又一次道歉,卻又一次又一次地把企業責任拋在腦後。包括這次,國家質檢總局固然曝光了蒙牛的產品質量問題,卻不見採取什麼針對性的懲罰措施。如此縱容包庇,蒙牛怎麼可能不得瑟?
監管不下狠勁,蒙牛不長記性。殊不知,刻意袒護蒙牛等奶企,不僅損害了消費者權益,也不利於相關行業的正常發展。為什麼人們寧願多花錢買進口奶粉,而不願意相信國產品牌?為什麼人們不得不購買國產牛奶,心裡卻又膽戰心驚?這就在於,企業的所作所為讓消費者無法放心,監管部門的所作所為,更讓人覺得堵心。這是一個集體缺乏誠信與責任意識的行業。要想拯救國內奶製品行業,恢復消費者信心,不僅要從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責任意識開始,更要從加強行業監管入手。否則的話,等待這個行業的將會是一個更大的市場危機。(時間:12月26日 來源:經濟觀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