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纏訪者入縣志”是本末倒置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7-28 11:19:38


  留名青史是中國傳統的道德理想,所以志書具有一定的道德評價功能。旬陽縣擬把纏訪者記入縣志,不外乎想告訴那些纏訪鬧事者,你能够纏鬧我一時,我就能够讓你遺臭萬年,被子孫後代指點評判。不過,縣志編修是相當嚴肅的事情,有著嚴謹的原則和複雜的程序,且縣志編修有一定周期,新中國成立後,各地大致也只進行了二輪編修。纏訪者寫入縣志,不是為政者一句話就能決定的,也不是想寫入就能寫入的。旬陽縣讓“纏訪者入縣志”,說到底是對纏訪者的道德恫嚇,是典型的以德代法思維。

  纏訪是基層政府最為頭疼的問題之一,纏訪者一個“纏”字,無理取鬧中不乏要挾之意。信訪制度的本義是給群衆合理訴求一個表達與解決的途徑,維護社會穩定。然而,在實踐中逐漸本末倒置,變成為維穩而處理信訪事項,尤其是自上而下的信訪排名制度,使得基層處理信訪事件,變成“花錢買平安”。如果信訪缺少最起碼的公平支撑,導致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鬧得越狠、纏得越久,訪民便能收到超越訴求本身更大的利益。這些不僅導致了基層“信訪不信法”的治理困局,同時也畸生出蓄意策劃上訪的幕後推手,制造惡意上訪來要挾基層政府。

  可以說,纏訪者的出現本身并不取決於道德的善惡,在很大程度來說是制度的產物。首先,總體來說信訪還是權力滿足訴求的命題,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社會法治的作用,最直接的表現是這些年涉法涉訴信訪居高不下;其次是依法治訪的缺乏,有理上訪變成上訪有理,不僅因為訴求事項涉及政府部門,處理起來難逃瓜田李下嫌疑,而且維穩語境下,打擊非法上訪總在“蠻霸”與“縱容”兩端跳躍,程序、規則尺度剛性缺失,導致自身公信不足。

  解鈴還須系鈴人,破解纏訪之困,根本還是政府自身要補上法治的短板。一者是樹立法治思維,深化社會法治建設,引導社會矛盾糾紛由信訪訴求向權益訴訟轉變,從根本上扭轉信訪不信法的困境;二是要增強依法治訪的觀念,對群衆的合理上訪,要及時處理,所涉及問題的部門不包庇不縱容,努力取信於民,對於不合理上訪堅決拒絕并加以疏導,對於非法的纏訪、鬧訪嚴厲打擊,嚴格按照法律法規來規範信訪處理程序和行為,不偏不倚。

  以德代法,將纏訪者寫入縣志是本末倒置之舉,不僅不符合法治社會的頂層設計,不是治理纏訪的對症之藥,還會加劇社會對政府挾私洩憤的懷疑。對於政府來說處理纏訪者唯一的依據只有法律法規,違反了什麼依律而懲,僅此而已,任何法律之外的措施都有越權嫌疑。(來源:蘭州晨報 本文略有删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