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纏訪者寫入縣志是典型的以德代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7-28 11:20:54


  面對高壓的信訪工作,陝西旬陽縣將纏訪者寫入縣志也算得上一種形式創新。其意在於用“惡名留史”的傳統做法,讓道德恥感者保持基本敬畏。這種做法就跟現在流行的“給老賴曝光”一樣,通過廣場的大屏幕,讓老賴們感到無地自容,從而達到“以德治理”的效果。不過,如果無視上訪產生的原因,以及化解信訪的基本途徑,使之從根本上得到治理,那麼“記錄在案”的道德式懲治,恐怕也只能成為權力者的一廂情願。

  道理很簡單,相比於各個部門已有的“黑名單”制度,寫入縣志只不過是載體不同而已。在道德秩序日益混亂,社會誠信滑坡的大背景下,若是連法律都無以解決的問題,靠“寫入縣志”不過是隔靴搔癢、本末倒置。更何況,在效果上看,“寫入縣志”的實際懲戒力,還不如既有的“黑名單”制度更為有效,比如食品安全領域就有“幾年內禁止再進入”的規定,而“寫入縣志”不過是一種公開的羞辱,對處於困境中的人來說,道德的力量顯然微不足道。道德的實現與表達需要基礎支撑,其不可能以純理想化的狀態呈現,就如同對一個處於饑餓中的人,你還希望他能施舍東西給別人,這恰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

  更重要的是,權力自身具有道德示範性,那麼權利才可能對道德保持敬仰。信訪問題產生的根本,還在權力行為不規範,或不作為、或亂作為,或缺位或越位或占位,總之其不可能無緣無故的發生。即便是那些無理取鬧的纏訪戶,其最初也有合理的訴求,而其纏訪習氣的養成,也跟處理程序不透明有著密切聯系。比如在很多地方,一些靠上訪為生的“職業上訪戶”,還是“給錢抹平”的處理方式縱容了其行為。假若權力運行能够公開透明,對涉訪問題能依法依規處理,若真遇到了“惡意操縱者”,就像打擊北京鋒銳律師事務所“維權”黑幕一樣,讓其付出應有的代價即可,又何必“寫入縣志”這多此一舉呢?

  基於對權力不規範而導致大量信訪問題的清楚認識,再加上對法治的強烈渴求,使得在方式上過於偏頗的“寫入縣志”無法獲得公衆的認可。可以肯定的是,若是沒有民意的肯定與贊同,“讓公衆知曉,讓社會評議”就會成無源之水。依法治國的前提是依法治權,也正是基於此,才有人提出“欲先給權力者寫黑榜,權力者要先列入紅榜”。同時,縣志作為地方的歷史記載,究竟是誰來書寫,還有一個主體性的問題。否則正史與野史的涇渭分明,自然也會讓“寫入縣志”因缺乏信任而變得一文不值。

  一個最基本的常識是,解決信訪問題的根本途徑,還在於未雨綢繆防止其發生。從方法上講就是要依法依規保護權利、保障利益和解決訴求,在把防止權力濫用的同時還要注意程序的正義性。只有把法律作為解決問題的唯一標准和准繩,嚴格依法依規辦理和處理,才能“公生明、法生威”,正常信訪的秩序才會構建,而各種纏訪亂象也才會成為歷史。(來源:新快報 作者:唐偉 本文略有删改)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