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煎餅餜子”好吃遠比正宗更重要
http://www.CRNTT.com   2018-03-21 15:54:57


  或許受到“賣產品的最高境界是賣標准”的影響,抑或受到肯德基等生產模式成功的刺激,原本跟著感覺走的食品行業,近年來興起了一股標准風。回憶這些年來追過的熱點,饅頭標准、炒飯標准、湘菜標准、燴面標准等等,可謂一大堆。只是,這些標准往往是“吃力不討好”。

  標准總與正宗聯系在一起,制定標准往往打著維護正宗的旗號。說到這,不禁想到一件事。我生活的城市也出台了揚州炒飯標准,我注意到,有一家炒飯店生意特別火爆,可老板并沒有按標准來制作。一次,我對老板提出了這個疑問,老板回答說,“你們吃的是美味,又不是正宗。”這從一個側面說明,對於市場來說,所謂的正宗,還不如美味來得重要。

  現在,食品行業言必稱正宗,似乎正宗才是好的,不正宗就是山寨。到底什麼才是正宗,按多少年前的標准制作才是正宗?據說,川菜的形成遠遠早於辣椒胡椒的引進,那麼正宗的川菜到底是該辣還是不該辣?再說天津煎餅餜子,制定的標准就一定是正宗的嗎?此外,是不是只有正宗才受歡迎,不正宗就沒有出路?歷史上,很多美食的發明都源於一場意外,有的甚至是食材變異後的無心結果。煎餅餜子本身也有一個改進和傳承的過程,不是從天而降的,而是慢慢發展過來的。如果限定了標准,美食如何創新和發展?

  食品行業要走出去,要做大做強,就一定要根據市場需求和當地人的口味作出調整。并不是說正宗就沒有意義,而是正宗的價值更多體現在一個相對較小、封閉的市場裡,滿足一部分人(比如原住民)的需要。

  當然,我們如今迎來了一個標准化時代,幾乎所有行業都在推行標准化,食品行業也不能置身事外。食品行業明確適當的標准,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安全,比如不得超範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等。有些生產標准,則只適合西餐面點這類自動化生產的食品。絕大多數中餐產品卻無法實現自動化生產,這也決定了即便其有標准,也應該是相對概念性的,要針對最重要的環節,兼顧品牌特色和市場需求,尊重美食自身的創造性和藝術性。

  煎餅餜子是否正宗可能并不重要,真正值得擔心的是,在過分強調正宗的理由下,在強制標准的壓迫下,會拉低行業的活力。要知道,好吃遠比正宗更重要,市場認可,比標准認可更有意義,一個行業要想做大做強,不能限制了創新思維。(來源:信息時報 作者:毛建國 本文略有删節)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