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在樹上”,公共表達需要下樹“說人話”
http://www.CRNTT.com   2020-08-05 17:46:15


  近日,浙江省2020年高考的一篇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發了輿論熱議。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但大量網友質疑文章“矯揉造作”,也有北京大學教授、普林斯頓的博士等對這篇文章進行了批評。

  “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濫觴於家庭與社會傳統的期望正失去它們的借鑒意義。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以上是《生活在樹上》的首段。這篇文章大量運用了生僻詞、學術語句,引用了一些不太常見的典故,幾乎都由長句組成。有網友調侃稱,仿佛在考長難句解析。

  文章有為了造長句而導致的小量語病,以及部分對引用的典故內涵理解得不够透徹的地方,但如果說詞不達意,倒也不至於。要說炫技,肯定有;晦澀難懂,的確;矯揉造作,也許;但够不够得滿分?按照高考作文的要求、閱卷標准和其他高考作文的橫向比較,大概是可以的。

  當然,承認這是一篇現行標准下可以得滿分的作文,并不代表認同這是一篇成熟的好文章,讓准備高考的學生甚至所有人都來學習。作家馬伯庸表示,這些生僻詞、生僻典故和生僻表達都用對了地方,問題在於,沒這個必要,作文裡要表達的意思,完全可以用更平實、樸素的詞句來組織,信息一點不會損失。

  實際上,這篇文章結尾部分的點題句“生活在樹上——始終熱愛大地——升上天空。”就寫得很好,也是大部分人都能理解的“人話”。問題在於,如果通篇都使用平實的語句,表達同樣的觀點,還能不能獲得滿分?很可能不行。甚至這位作者日常寫作時,也不會這樣寫——這才是最吊詭的。

  不妨以此為契機,重新思考,高考作文究竟考的是什麼?是學生的遣詞造句技巧、能否邏輯自洽還是思辨能力?這樣的考核標准是否與語文教育的目標相吻合?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