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台港關係 面臨機遇與挑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7-20 00:21:53  


蔡練生
 
  蔡練生:香港的橋樑作用要有新的發展思維

  就台港關係來看,長期以來香港扮演著橋樑的角色,1949年許多人從大陸撤退,經過香港,我就是其中之一,我小時候曾在香港住過2、3年。由於兩岸長期對峙型態,在直航以前,多數人進出兩岸都取道香港;貨物也透過香港進出,很多轉口貿易、一年龐大的金額,去年兩岸貿易達到1300億,大多數也都經過香港;資金也是一樣,過去投資大陸、戒急用忍的政策之下,很多資金也透過香港進出。

  香港在兩岸三地,一直扮演著橋樑的角色,包括人、貨物與資金,但是隨著兩岸關係的改善,橋樑的角色會慢慢淡化,邵教授談到中轉旅客似乎沒有甚麼影響,但香港的統計是每月減少約6%。第三次陳江會,主要議題是談把包機改為正常定期航班,希望可以達到300個航班。據說這個問題現在談不妥,背後是香港的因素,因為香港擔心若航班正常化,每月增加到300班次後,可能對香港的衝擊會更大,所以顯然對香港來說,他們是蠻關心這部分的。除了人之外,海運也開始直航,也影響貨物的來往;所以我相信香港已經觀察到這個問題,他們很關心這樣的趨勢發展。
 
  顯而易見的,兩岸關係進展,香港方面開始改變對台灣這方面的態度,所以香港訪台的團體增加了,我們工總最近接待了好幾批香港團體,他們也甚至考慮進一步在台灣設置辦事處,希望能夠在兩岸關係變化中,維持或改變既有的關係。

  官方層面溝通欠暢 成為台港經貿交流的掣肘

  港台雙方關係長期來看是蠻微妙的,從過去來說,在大陸未改革開放前,港台都扮演著自由燈塔的角色。近來的發展,誠如剛才兩位都談到的,港台關係變得敏感,政府官員幾乎沒有太多機會互相拜訪,甚至我們一個科長要拿到香港的簽證都很難。像我們智慧局一個組長,要到香港參加國際會議,港簽都拿到了,到了機場卻被攔下來,又回來了。

  我也曾聽聞每個駐香港代表的酒量都要很好,一年365天,應酬超過400次以上,午餐晚餐都在交際應酬,所有業務都在餐廳進行,不可能到官署談;香港主管台灣的事務,都包含在APEC窗口進行,跳脫這個範圍,基本上都不能,所以很多框架限制台港雙方來往。

  問題是,台港交流本來有很多面向都需要官方對官方去談,但他縮限官方的管道,結果是許多業務很難開展。坦白講,我到現在能不能去香港我都不知道,我的身分證還沒改以前,上面還註明國貿局科員,簽證很容易;但要是我的真實身分曝露,證實我曾擔任過局長之後,簽證可能就拿不到了。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對於政治、經濟的往來確實有相當大的影響。

  台港如何創造新的合作空間

  最近,大家經常談到港台之間,有沒有經貿合作的空間,這也是每一次香港訪客來時必提的問題;我們工業總會過去跟香港那邊有定期的接觸與論壇,最後不了了之,因為談不出一個東西來。台商大多都重心移到大陸去了,香港只是過境罷了;或者因為大陸對台商有一些限制,所以資金在香港上市,像富士康、旺旺等等。但當台灣對大陸的投資也放寬之後,也積極鼓勵台商回台上市,我相信未來台商不一定會選擇香港。

  香港的地位對台商來說,重要性不斷地往下降;工業基礎不如台灣、數碼港計劃似乎也沒成功、市場本身也不大;香港的強項在於服務業、資金的籌措方面,優勢在於轉口的功能。所以香港團體每次來跟我們談合作,都很難談下去,大家想不出一個共同的利基點,所以我認為台港之間可能要透過交流共同找出新的合作方向。

  台商在大陸目前估計約有6、7萬家,台灣若要經過香港,可能還是以華南地區為主;進入大陸市場,香港比台灣來得早,但是感覺上台灣有後來居上的趨勢,因為台商的交流管道較暢通,也能爭取到較優厚的條件,而且各地都有台商協會,這是香港所沒有的。所以港商蠻羡慕台商在大陸的優勢,可以得到這麼多的資源等等。所以將來台港合作共同開拓大陸市場,我覺得仍有合作的空間,包括我說的因為地緣關係,港人較熟悉華南地區,雙方應該可以加強。

  就產業來講,工業合作的空間可能不是著眼於香港市場,因為現在台灣對大陸已經展開了搭橋計劃,也就是說透過兩岸產業合作,來開拓國際市場;而將來港台之間,也可以有類似的安排,就雙方的長處,尋找互補,共同開拓市場,這些都是未來能合作的面向。

  未來兩地之間的人文交流也應加強

  大家去香港都是以過境為多,留下來就是為了購物與美食,香港是購物天堂,三兩天就結束了。反而是我們如何加強香港對台灣的認識,基本上台灣在華人社會來說,人文素質還是蠻高的,對中華文化的保存也比較完整,但是很多香港人可能沒有很多機會真正來感受這些東西。所以我認為,未來港台兩岸在人的交流方面,真的要再加強。

  加緊展開官方層面的合作是前提要件

  總的來說,官方合作還是要先行,因為官方合作也可以解決港台之間存在的障礙。現在大家可以看到大陸對台的重視:以工總來說,我們每一個禮拜接待大陸團至少都有4、5團以上,每個團的規模也愈來愈大。

  現在大陸縣市級、省級幹部是絡繹於途的一團接一團,香港如果不趕緊改變,還維持在過去觀點,我相信會很快的落後,所以怎麼促進港台關係,包括曾蔭權能不能來,我都認為要加緊腳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