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台港關係 面臨機遇與挑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7-20 00:21:53  


 
  開放更多更及時的財經金融交流互訪

  台港關係可以在城市交流和城市首長互訪的同時,開放更多財經或金融首長的互訪,這個過程是相當重要的。台港的城市交流可能只會促進雙方人民往來的便利、促銷觀光的發展上與人民相互交流;可是更重要的,還有很多經濟關係、經貿關係可以互相學習、改進的地方,這個部分當然是要靠雙方的財經首長會談。

  兩方財經首長會面,不能像城市論壇一樣,兩三個月才會談一次,要解決中台港澳四地的金融問題,是要直接在中國大陸、香港或台北碰面,隨時有這樣的機制、隨時都要談;而非三個月或六個月才開個會議,那個效果不大,事實上可以用財經首長交流互訪的方式,來對雙方關係提供更大的幫助。這是從定位上來談,如果要開放,應該要走到這一步是最有價值的,絕對不是把台灣或香港當作地區交流,這個層次要改變,要往更多政治經濟交流發展,但是前提先從經濟交流發開始,才有政治關係解凍,走向更多交流發展的方式。

  民進黨可以把與香港的交流作為與大陸關係發展的突破點

  民進黨與中國大陸的黨政關係,目前處於低迷、沒有順利開展的景況,包括5月份在福建召開的海峽論壇,民進黨也被迫採取比較保守的方式,禁止黨公職人員參加。

  產生這樣的情況也有其背景,民進黨也有民進黨的考慮,可是我們知道整個“胡六點”推動以來,今年中國大陸的態度也不是排斥、而是歡迎民進黨,但是設了很多前提要件,這些前提要件還要雙方用更多的溝通交流,打破互相的猜忌,才有辦法融冰,解決他們政治上的一些不信任關係。但是這些不信任的方式與關係短期內無法促成民進黨與中國大陸有比較好的政治發展關係。

  因此我認為,可以從香港做突破。我一直主張在香港或澳門可以作幫兩岸政治解套的工作,像高雄市長陳菊到香港訪問,事實上也是很好的例子;部分香港媒體與人民對民進黨觀感,因為陳菊的香港行而發現民進黨沒有那麼可怕,觀光身分去那邊訪問或促銷,這些都是很正常的交流活動,這部分可以做更大的交流開放。

  民進黨的縣市長、“立法委員”、執政時期的政務官、部會首長等等尤其如此,經過8年的歷練,他們有很多執政經驗,也有很多情況是可以跟香港做更多的交流;如果只是在野,那是在野的交流,因為民進黨曾經執政過再下野,在台港關係、兩岸關係,民進黨也可提供更多經驗與交流機會。

  我覺得民進黨的縣市長、“立法委員”、執政時期的政務官、部會首長其實可以到香港或澳門做訪問,促銷觀光、參加座談論壇,藉此開展台港關係;同時也讓大陸當局更進一步瞭解民進黨政治菁英的想法與思維,增進未來兩岸關係的交流互動與溝通。

  我想這個對中國大陸當局來說,也是個突破,因為民進黨有民進黨的問題,中國大陸對民進黨也有自己的問題,如果中間找一個迂回的路線、一個突破口,事實上在兩岸關係的大方向,政經關係的發展來講,才會提供更多的幫助。

  香港作為仲介橋樑的角色,在貫徹“胡六點”的政治思維下,應該更積極主動來迎接民進黨人士的到訪。不久前我才幫一個前民進黨立委辦香港的簽證,他已經12年沒到過香港,很想到香港走一走,也是透過朋友私底下的關係才有辦法解決這樣的問題;我們前兩任中華旅行社的局長,楊家駿、鮑正鋼也都是在等香港簽證上拖了一段時間,最後都是透過台港的好朋友私底下幫忙才解決這些問題。

  如果台港關係要向前發展的話,這些問題都不應該存在。香港不可以在“胡六點”前提之下,仍然對台灣做更多的限制,香港政府如果還是停留在以前的想法思維來對待台灣政府當局或民進黨人士,我想這些都是負面的影響。

  所以香港政府應該鼓勵在香港大量召開各種學術會議、媒體論壇,討論兩岸關係、政經社會各項交流議題,例如金融開放、CEPA的成效、一國兩制實證經驗、甚至以台灣意識或香港意識等文化觀點來召開各種座談會,邀請國民黨、民進黨執政時期的政務官、現任立委與縣市長來參加座談會,讓台港關係全面開放。

  我覺得這是一個最好的經驗交流的機會,一方面民進黨可以在香港學習CEPA的經驗,一方面也可宣揚台灣的意識與優點,香港就可成為促成兩岸關係全面交流的重要導體,不要再有簽證上的問題。我想台港關係發展如果可以這樣去改變,對兩岸關係、未來兩岸的變化,才有正面的影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