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台港關係 面臨機遇與挑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7-20 00:21:53  


 
  張五岳:香港應考慮仲介作用逐步淡化情況下的新角色

  我對直航議題做小小的補充。以去年做例子,去年只有週末包機,往返海峽兩岸的約有500萬人次,其中大約有100萬人次是經過小三通管道,270萬人次經由香港,剩下130到150萬是透過澳門管道。今年如果以平日包機108班的班機,用90%的載客率去算,不管是包機或是一般的定期班機,總共最多不會超過250萬次的運量。你想,100萬人次是走小三通的管道,250萬人次是走直航部分,當然港澳作為仲介點運量必然下降。

  運量下降,但經濟不一定會受到影響,因為會有新增的客源,因為大陸旅客在不斷增加。

  所以我們探討的點有兩個,第一,香港作為兩岸人員往返與運輸的仲介角色必然是會淡化,但仲介角色淡化不代表一定會影響經濟,重點是如何把兩岸三地的餅做大;特別是因應兩岸關係新形勢下,強化與創造台港關係的新機遇。第二,縱使香港作為兩岸人員與經貿比重的仲介角色式微,但如何運用兩岸三地新的情勢新的機遇,共同創造新的利益,使兩岸關係非但不會對香港的經濟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甚至可以追求新的利基,共創兩岸三地的三贏這才是大家要考慮的重點。

  鄭安國:台港關係與交流要回到正常的機制下運作

  大家剛剛提到的大多是兩岸直航之後對香港的影響,或者兩岸關係發展對香港的影響。我有一個觀念認為,台港關係與交流還是要回到正常的機制下運作,因為兩岸的直航而造成香港旅客的減少,就香港或就大陸北京來說,也是應該面對的問題,不適宜用其他的方式、或非市場機制來維護。

  剛剛也有人提到,大陸現在之所以沒有馬上放寬直航的班次,是因為香港的緣故,我想可能是階段性的策略;但就長期來說,兩岸交流和台港交流都應該讓它回到一個正常的機制,就是讓它更自由、更開放地去做,旅遊方面應該如此,經貿交流、文化交流、藝術交流,或者其他經驗交流、政府交流、官員交流等方面亦然,都應該逐漸朝著開放的方向來走,這樣的話才走得遠,不會扭曲本來應該有的現象。

  在台灣跟香港之間,其實一直都非常密切,後來不斷演變,但香港對台灣的關心一直存在,後來因為大陸開放之後,香港有很大一部份的注意力轉移至大陸。在這方面,台灣應該多做一些努力,譬如我們希望多吸引一些香港的觀光客到台灣,我們必須要多行銷、多推動;香港方面希望保留多一點台灣旅客過境香港,也要遵循市場機制,到台灣來行銷。

  現在政治上的框框當然還是存在,可是政治框框慢慢地鬆一些,在鬆一些的時候,某些東西就可以期待;我們剛剛討論到的是,到底有哪些東西可以推動?我想官方開放的態度本身有很大的帶動作用,假如特區行政長官到台灣來或是會見台灣到訪的縣市首長。若能這樣做,對於引起香港人對台灣的注意力,或者台灣對香港的注意力是有帶動的作用,這些方面都是政府可以去做的。

  台灣的官方一直很希望推動台港關係,可是在香港方面,總有一個界線橫亙其間。假如界線可以化除,我相信台港關係可以進到新的台階。到底北京是期待怎麼樣的一個港台關係?這是一個重點,因為台港關係未來的發展還需由北京定調,到底要走到怎麼樣的地步,我也希望北京方面看待台港關係能夠讓像兩岸關係一樣解放思維,用更高的戰略高度來看台港關係,這對於兩岸關係是有幫助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