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從文物剖析古代廣州普通人的飲食文明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7-24 00:14:57  


越式銅鼎(通高41厘米)。
  中評社廣州7月24日電/作為2200多年的古城,人們在回望廣州的歷史時,總習慣於提起秦始皇、任囂、趙佗、漢武帝這些顯赫的名字,提起海上絲路“大航海時代”的輝煌,提起一口通商,提起掀動了一個新時代序幕的民主革命。但普通人,在這20多個世紀中是怎樣悄無聲息地構築著城市最樸實無華,也是最堅固的根基?他們早已消逝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是怎樣令這座城市充滿著誘人的生活氣息和市井味道?怎樣讓這個城市豐富、活躍、進取,同時又平和、溫情和從容?

  “古代廣州生活史”系列報道,將從廣州的出土文物和博物館藏品中入手,剖析古代普通廣州人的最平凡側面,展現最簡單不過的日常生活。

  “飯稻羹魚”有佳肴也有美酒

  嶺南地區是中國比較早種植水稻的地區之一,先民們很早就過著“飯稻羹魚”的生活,到了南越國時期,嶺南地區已經開始大面積種植水稻,而且有了專門收割水稻的工具——鐮刀。考古出土的鐮刀的形制與現代嶺南農村實用的鐮刀相類似,彎月形、前端收束、後端平齊,有短柄。漢代時,畜牧業也有了很大發展,當時的人們的肉食來源主要來自“六畜”,即牛、羊、狗、豬、雞、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