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瞭望》:六十年前朝鮮局勢之誤判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1-03 00:44:29  


1950年9月,美軍在仁川登陸,朝鮮戰局發生逆轉。
  中評社北京1月3日電/《瞭望》新聞周刊刊載中央文獻研究室張長江的文章說,朝鮮戰爭是二戰後美國在亞洲通過軍事手段遏制“共產主義擴張”的具體嘗試,也是冷戰後美國全球戰略目標與政策策略的實戰演練。對美國而言,這是歷史上首次沒有決出勝負的戰爭。從戰爭爆發之初的迅速介入,到將戰爭不斷擴大的過程中,其一系列決策都伴隨著戰略上的誤判。對於中國是否出兵參戰的誤判,是美國在朝鮮戰爭中諸多決策的一個突出表現。而中國的出兵參戰,則從根本上改變了朝鮮戰爭的最終走向。美國的這一決策既有其歷史根源,也受當時複雜的政治軍事、內政外交等諸多因素的影響。

  關於戰爭性質判斷上的失誤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在此後的幾天裡,美國政府連續召開了四次會議,對戰爭的性質進行判斷,並認定:朝鮮戰爭是由蘇聯發動、支持和慫恿的,是國際共產主義聲東擊西的戰術,目的是要把西方的力量牽制在遠東,然後在西歐發動總攻。基於這個判斷,杜魯門政府迅速作出了全面干涉朝鮮戰爭的決定。

  美國的這一判斷是其冷戰思維的直接產物。二戰後,隨著冷戰格局的形成,美蘇對抗日益加劇。1948年第一次柏林危機之後,美國政府認為,伴隨著蘇聯及共產主義陣營的不斷壯大,全球性緊張局勢正在不斷加劇。1949年8月蘇聯完成第一次核爆炸試驗,引起了美國的強烈反應。此後中國革命的勝利和隨後成立的中蘇同盟,迫使杜魯門指示國家安全委員會對美國的戰略目標和戰略能力進行研究,這個研究的產物就是著名的NSC68號文件。這份文件奠定了美國在冷戰中對抗蘇聯的整體戰略,是美國對自身的國家安全政策作出的全面調整。該文件出台後,美國的決策層中彌漫著強烈的危機氣氛。同時,美國情報部門聲稱蘇聯在世界許多地方都具有發動軍事進攻的能力。這使得美國決策者在獲悉朝鮮戰爭爆發後,幾乎立刻斷定朝鮮方面的進攻是由蘇聯發動、支援和慫恿的。如果不給予堅決的武力反擊,就會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