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必須瞭解,客觀外在形勢一直在變,台灣社會基礎也一直在變,如果未能登高望遠、與時俱進,基本盤並不能保證永遠不動如山。面對新的現實、新的趨勢,民進黨要鞏固代表性、甚至爭取重新執政,就要認真因應一個快速變遷中的台灣社會,既要看到台灣不斷增長的“台灣化”,也要看到台灣不斷深入的“兩岸化”。一句話,要具備足夠的敏感性、開創力,隨時與形勢緊密結合,體現最新最大多數民意。
當然,兩岸政策不是決定民進黨勝負的唯一因素,相關影響因素很多(譬如國民黨執政能力的強弱始終是一個不可測的問題),但新形勢下的兩岸關係,無疑是新議題、新考驗。這次選舉,民進黨在兩岸關係上基本處於弱勢,但如果候選人擁有極強的個人領袖魅力、黨又具備極強的競選技術,也許可以極大突出本土特點和個人優勢,彌補外在大環境的不利,未必不能逆中轉勝。但在可預見的未來,似乎很難有這樣的期待;況且兩岸因素對選舉的影響,未來只會加重,不會減輕。民進黨如何駕馭和突破這麼沉重的歷史課題,確實是極高難度的挑戰!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二月,恰是尼克森“總統”訪華“破冰之旅”40週年。二、三月間,太平洋兩岸舉辦了多場相關研討會。回顧當時,美國正面臨國際冷戰總體戰略形勢重大變化,如何重新做出新的外交戰略決擇,關係到美國對外對內的穩定與領導。尼克森以一個著名的右派反共人士,提出“以談判代替對抗”決策,作出了與中共求同存異、和解合作的震撼全球的驚人決定,為其後美國贏得冷戰創造了關鍵性戰略部署,也為中國“改革開放”鋪墊了有利的國際環境。台海兩岸關係與當時的中美關係大有不同,但尼克森面對戰略環境巨大變化,從而作出改變美國、改變世界的大思維、大戰略、大決斷,無疑給後人提供了重要啟示。面對當前兩岸關係六十年未見之新形勢,有識之士是否可以從中得到若干借鑒?
評論員簡介
黃輝珍:政治大學法律系畢業,美國華府國會運作研究;曾任“國家政策”研究中心執行長、《中央日報》發行人兼社長、中國國民黨中央文化工作會主任、中華文化復興總會秘書長、“行政院新聞局局長”、“總統府國策顧問”、“行政院政務委員”等;現為台灣綜合研究院董事長。
林濁水:台灣政治大學東語系畢業;民進黨創黨黨員,民進黨前新潮流系大佬,曾任《新潮流》雜誌總編輯,民進黨中央政策會執行長,多屆民進黨籍“立法委員”;現為時事評論員。
王崑義: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學士,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博士;曾任《玉山週報》總編輯等;現為台灣戰略學會理事長、Nownews資深新聞總監。
張國城:台灣大學政治系、會計系雙學位畢業,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美國芝加哥大學國際關係碩士,威斯康辛大學密爾瓦基分校博士研究,澳洲國立新南威爾斯大學社會科學與國際關係系博士;曾任民進黨“立法委員”林濁水辦公室主任、民進黨“中國事務部”副主任、“國防部”副部長機要秘書、“行政院”反恐辦公室研究員、“行政院青輔會”研究委員等;現為台北醫學大學助理教授、台灣智庫諮詢委員。
劉世忠:東吳大學政治系畢業、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碩士、政治學博士班研究、美國華府智庫布魯金斯研究院─東北亞政策研究中心訪問學人;曾任“外交部”研設會副主委、“總統府”諮議、民進黨國際事務部副主任、英文台北時報政治專欄評論;現為“新台灣國策智庫”資深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