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李嘉誠大騰挪背後:內地投資回報率大幅下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0-19 16:51:02  


 
  事實上,除了李嘉誠外,今年密集拋售物業的開發商不在少數。以香港地區為例,年初,華人置業主席、富豪劉鑾雄高調拆售旗下位置優越的銅鑼灣一帶的商場和其他各處資產,套現逾70億港元;鷹君集團則拆售酒店套現100億港元,南豐集團也以近30億港元的價格,出售人流密集的旺角全幢商廈。此外,香港最大地產中介——中原集團的創始人施永青,也將自己持有物業的比例大幅降低到30%。

  與地產業相比,零售業的回報率,近年來更是一路低迷。百佳超市的毛利僅為2%-3%,低得令人難以置信。租金與人力成本的上漲、盈利能力的下降,使百佳正逐漸變成一塊“雞肋”。而出售百佳,則可能為李嘉誠帶來超過300億港元的收入。

  同樣地,儘管屈臣氏去年是和黃系中回報較高的板塊,但有分析師指出,零售業務的高增長期已過,屈臣氏未來每年的純利增長率可能只有個位數。如果將屈臣氏分拆,能使其獲得更好的估值。

  總體而言,在內地,長和系主力拓展的地產投資,正遭到宏觀調控的阻擊,而其擅長的公用事業領域,缺乏進入的機會;在香港,經濟雖仍在增長,但增速已然放緩,一些行業更是面臨飽和,未來的空間有限。以零售和港口業為例,這兩個產業近年來受到內外需求不振、人力成本上升與行業競爭加劇等負面影響,要維持高增長,可能性微乎其微。

  從和黃財報中也不難發現,其在香港和中國內地的盈利能力,近兩年均出現滑坡。

  2010年,和黃中國內地業務所貢獻的營業額占比12%,貢獻的稅前利潤高達28%。兩年後的2012年,中國內地業務所貢獻的營業額為11%,稅前利潤卻猛降到了19%。2012年香港業務所貢獻的營業額占比,也由2010年的18%回落到16%,其所貢獻的稅前利潤,更是由30%猛降到16%。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