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李嘉誠大騰挪背後:內地投資回報率大幅下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0-19 16:51:02  


 
  值得一提的是,李嘉誠在歐洲的投資並非一蹴而就,其布局的時間甚至長達20年。早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長和系就收購了英國的移動電話業務和港口業務。

  1990年前後,李澤钜收購了英國“兔子”電訊公司;1994年,和黃又在英國創立了電訊公司Orange,該業務其後拓展到澳大利亞、印度、以色列、泰國等市場。2000年,Orange被和黃以千億港元的天價出售給德國電訊巨頭曼內斯曼。

  當然,在投資歐洲的初期,歐洲業務對和黃的盈利貢獻並不大,因此這部分收入未能引起外界過多注意。到2002年,歐洲業務的收入占比約為14%,盈利占比約為11%,而當時的香港地區,上述兩者的比例是43%及36%。

  不過,隨著香港地區的競爭日趨激烈,加上2003年伊拉克戰爭令歐洲的資產價格下跌,和黃開始加快收購歐洲資產的步伐。公司先後在英國、意大利及瑞典等地區發展電訊業務,2003年時,和黃在歐洲地區的收入占比升至28%,比前一年上升了一倍。

  其後,歐洲業務的比重不斷增加,到2007年時,歐洲地區的收入占比已達44%。就在同一年,李嘉誠將旗下的印度電信資產賣給沃達豐,進賬90億美元。然而,在長和系版圖中的越來越重要的歐洲業務,其盈利能力卻始終不及香港。尤其是歐債危機爆發後,歐洲資產的賺錢能力更為疲弱。

  長和系在歐洲多年的耕耘,似乎並沒有等來大豐收。畢竟,李嘉誠在歐洲的投資有得也有失。將Orange賣給曼內斯曼、將印度電信資產賣給沃達豐,可以看作其投資歐洲過程中的兩大亮點,但早年挺進3G業務則成了他事業上的一個敗筆。這項投資直到2011年才結束近10年的虧損,實現盈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