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海軍副司令員:還北洋海軍將領公正評價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3-17 15:32:49


 
  二說丁汝昌“怯戰”,消極保船,貽誤戰機。這一指責實際上是朝廷大員推卸責任、尋找戰敗替罪羊之舉。

  甲午戰爭中,丁汝昌幾乎參加了北洋艦隊除豐島海戰外所有的戰鬥和重大行動,黃海海戰中,他負傷後還不肯進艙,仍坐在甲板上激勵將士。而在抗敵過程中,丁汝昌時常遭受無端指責及處分。他有許多機會可以推諉卸責脫離戰場,但他從未這樣做,有些甚至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頂著來自朝廷的問罪、處分和言官們如潮的聲討、謾罵,抱定必死決心,忍辱負重堅守指揮崗位,直至自殺殉國,這樣的人會“怯戰”嗎?

  實事求是講,丁汝昌在指揮上深受李鴻章“保船制敵”消極防禦方針的束縛,但他僅是這一方針的執行者。將“怯戰”、消極保船和貽誤戰機的帽子扣在他頭上,顯然有失公正。

  三說丁汝昌是主要的投降派,是失敗的禍首。這是當時光緒皇帝和一些朝臣為推卸戰敗責任對丁汝昌的指責,什麼丁汝昌“一貫畏怯避戰”,“旅順危急,率兵艦望風先逃”等,現代還有人提出他是“先降後死”,稱他自殺不是“以死報國”,而是自知罪責重大,以死卸責,以免家族遭到誅罰。

  這樣評價一個英勇抗敵、自殺成仁的將領是很殘忍冷酷的。試想在艦隊陷入絕境之際,日軍將勸降書送至丁汝昌手中,威逼利誘他投降,丁汝昌斬釘截鐵表示“予決不棄報國大義,今惟一死以盡臣職!”時,是一個怎樣的心境?在威海保衛戰中,丁汝昌以北洋艦隊殘餘兵力多次擊退優勢日軍的猛烈進攻。“定遠”遭襲時,他正在艦上與諸將議事;“靖遠”中彈時,丁汝昌正在艦上督戰,並意欲隨艦俱沉。像他這樣一個抱定“船沒人盡”決心的人,為何要先投降,再自殺?僅用“以死卸責,以免家族遭到誅罰”來解釋原因,是完全站不住腳的。

  丁汝昌這種以國家、民族大義為重,忍辱負重,最後時刻盡節以終的崇高品格和愛國精神難能可貴。這一切不應否定,也不容否定。歷史應當還丁汝昌這個甲午戰爭最大的悲劇人物以公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