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海軍副司令員:還北洋海軍將領公正評價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3-17 15:32:49


 
  而對於事故率高的問題也應客觀分析,北洋海軍成軍僅6年,駕馭的又是代表當時科技水平的新式戰艦,在官兵素質尚不高的情況下,事故隱患在所難免。鄧世昌自投身北洋艦隊後事事爭先,頻繁執行各種任務,而執行任務多、幹事多者,事故概率自然會高。對此,不應以偏概全。

  二是對鄧世昌駕艦撞擊“吉野”提出質疑。有人認為,“致遠”艦速度不及“吉野”,“以慢撞快”非常盲目;還有人強調,在蒸汽鐵甲戰艦的時代,使用撞擊戰術很不科學。

  從專業的角度分析,其一:當時日艦正以優勢兵力和火力形成對旗艦“定遠”的圍攻,形勢非常危急,鄧世昌此舉可吸引敵艦、減輕旗艦壓力;其二:撞擊戰術在當時仍有一定適用性,“致遠”艦艦首下方就有為實施撞擊而設計的衝角,當時“吉野”在縱隊隊列之中不便機動,又正好處於“致遠”艦首正橫位置,“致遠”是以截擊態勢衝向日艦,一旦撞上可收重創敵艦之功效;其三:“吉野”具有側舷速射炮的火力優勢,正橫向是其發揚火力的最佳方位,“致遠”試圖撞擊“吉野”,迫使其轉向,可直接降低其火力效果,有利於改變北洋艦隊的不利態勢。由此可見,撞擊“吉野”並非盲目之舉,而是試圖以重傷之艦為戰局作出最後一搏的英勇選擇。

  三是對“致遠”艦的作戰準備提出質疑,認為很可能是日艦炮彈命中“致遠”引爆艦上魚雷。有人進一步稱,北洋艦隊接戰前要求各艦將魚雷棄海,以免中彈引爆,而“致遠”艦由於故障無法將魚雷投出,恰恰就是這枚魚雷最終造成“致遠”沉沒,由此推論鄧世昌對作戰準備要求不嚴、不細。

  這一指責既不真實,也不專業,所謂“棄投魚雷”是杜撰的。常識告訴我們,艦載武器不僅有魚雷,也有炮彈,如果怕魚雷引爆就將魚雷卸掉,怕炮彈引爆就將炮彈卸掉,豈不可笑?

  四是質疑鄧世昌究竟是“墜海”還是“跳海”,認為以“致遠”龐大艦身,只要鄧世昌堅守崗位就不會墜海,由此推斷鄧世昌是在艦沉之前為求生而跳海,其“英雄”稱號名不副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