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海軍副司令員:還北洋海軍將領公正評價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3-17 15:32:49


 
  劉步蟾沒有“怯戰自保”

  劉步蟾,北洋海軍右翼總兵兼旗艦“定遠”號管帶。黃海海戰中,在丁汝昌受傷後代為指揮。在威海保衛戰中,他英勇抗敵,最終在不得不引爆“定遠”後,拒絕投降而服毒自殺。

  甲午戰爭後,國人對劉步蟾的評價一直是正面的。但至20世紀中葉,他突然又成為史學界關注的焦點,在一些學術書籍和影視作品中,其形象變得相當負面。

  據查,劉步蟾的這些惡名主要來自英國人戴樂爾(又譯泰萊)之手。戴樂爾是北洋艦隊洋員,海戰時曾擔任“定遠”艦副管駕,在其晚年所著回憶錄《中國事記》中,劉步蟾被描述成為中國將領中的反面典型。由於戴樂爾是海戰的經歷者,他的話具有一定權威性,因此該書譯本被視為研究北洋海軍的重要一手資料。

  評價歷史人物,實踐是最好的檢驗。戴樂爾攻訐劉步蟾的要害問題,是指責他在黃海海戰中擅自改變既定陣形,怯戰自保。那麼,北洋艦隊將雙縱陣改變為雁行陣,是否是劉步蟾擅改呢?答案是否定的。首先,丁汝昌在戰後報告中明確指出曾下令變陣,劉步蟾代表提督發出變陣旗號,完全是職責所在。其次,變陣後“定遠”艦居於艦隊正中最前方,距離日聯合艦隊本隊最近,受敵火力威脅最大,又怎麼可能自保?再次,海戰中“定遠”艦一直衝鋒在前,從第一個開火到最後一個撤離,如果劉步蟾怕死,“定遠”艦怎麼可能會有如此勇敢的行動?

  戴樂爾為什麼要誣陷劉步蟾?戴樂爾是經海關總稅務司英國人赫德介紹進入北洋海軍的,自恃有此背景,對北洋海軍事務多有干預,劉步蟾對其越權舉動多次予以制止,戴樂爾對劉步蟾積憤已久,這恐怕是他詆毀劉步蟾的原因所在。

  評價劉步蟾,還有一個著名的爭議事件———“撤旗事件”。1890年,北洋艦隊南下停泊香港期間,提督丁汝昌因事離艦上岸,劉步蟾按規定下令降提督旗,升總兵旗。此舉惹怒了總教習、英國人琅威理,他認為自己這個“副提督”還在,為何要撤提督旗?為此他與劉步蟾發生爭執,後憤然辭職。琅威理離去後,北洋海軍的訓練軍紀日漸鬆懈。有人將此事簡單歸結為劉步蟾排擠琅威理。但實際上,“撤旗事件”有其深刻的歷史背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