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海軍副司令員:還北洋海軍將領公正評價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3-17 15:32:49


 
  北洋海軍創建初期,面臨技術和人才嚴重不足的困境,聘請洋員是正確和不得已的選擇。但是,洋員也是西方國家企圖控制北洋艦隊以撈取政治利益的重要手段。如何一方面努力學習西方,一方面又牢牢掌握海軍的控制權,始終是北洋艦隊一個既重要又沒有解決好的問題。“撤旗事件”實質上就是一場北洋艦隊的控制權之爭。在這一重大是非問題上,劉步蟾是清醒的。當然,“撤旗事件”的處理也反映了劉步蟾與琅威理平時積累的矛盾。

  總之,劉步蟾為中國近代海軍特別是北洋艦隊的創建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雖然在近代中國腐朽社會的大環境下,他無力改變失敗的命運,但還是以自殺這樣悲劇性方式表達了愛國精神和堅貞氣節,其崇高精神值得後人敬仰。

  林泰曾不是“膽小鬼”

  林泰曾,北洋海軍左翼總兵兼“鎮遠”號鐵甲艦管帶。1894年中日黃海海戰後,“鎮遠”艦入港時觸礁受損,林泰曾引咎自殺。

  與北洋海軍許多將領一樣,林泰曾身後受到的不公指責中,除了“能力不強”外,最重的就是“畏日膽小”。提出這一觀點的主要依據是李鴻章和丁汝昌對林泰曾的評價。李鴻章在豐島海戰後給丁汝昌的電報裡寫道“林泰曾於仁川畏日遁逃……”;林泰曾自殺後,丁汝昌的評價是“林泰曾向來膽小……”。以此為依據推斷,林泰曾是“膽小鬼”似乎成了史學界的流行看法。為了客觀公正地看待這一問題,有必要進行具體分析:

  首先來看“畏日遁逃”是否屬實?

  1894年6月,日本發兵入朝,林泰曾受命統帶3艦駛往朝鮮仁川。23日,林泰曾到達仁川即派人打探日軍情況。24日,林泰曾會見日本領事,提出交涉,並電告國內相關情況。25日,他又發回電報,報告風聞有5000日軍即將到達仁川,建議後路速備海軍大隊並調南洋軍艦來北洋。26日,林泰曾發回第三封電報,稱軍艦在仁川戰守均不宜,擬留一二艦在仁川探信,餘艦轉赴牙山備戰守。30日,林泰曾根據命令率艦開回整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