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決戰極端貧困:中國的共享發展之路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5-17 16:24:29


 
  在世界銀行和聯合國的帶動下,世界對於貧困的認識越來越深化,同時制定的反貧困戰略操作性越來越強。1990年世界銀行首次提出每人每天1美元的貧困線標準,人類第一次對貧困的量化做出了全球統一標準。2015年9月世界銀行根據全球購買力水平重新制定了每人每天生活費1.90美元,毫無疑問,貧困線標準的制定為反貧困事業提供了基準和依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專家圍繞貧困的量化問題提出“人類發展指數(HDI:Human Development Index)”,從1993年開始,每年公布各國HDI指數(見表3),以此度量各國的經濟發展水平。1997年該機構又提出“人類貧困指數(HPI:Human Poverty Index)”,對人類的壽命、知識和體面生活進行全面的量化考核,借以衡量某國或地區的貧窮程度,該指數越大,貧困程度越深。當然,最具綜合性、全面性的人類發展考核指標體系非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莫屬。它由8個大項、21個具體子項、60個官方指標構成,專注於5大核心領域(即官方發展援助、市場准入(貿易)、債務可持續性、負擔得起的基本藥品的獲取以及新技術的獲取),是當今國際社會在發展領域最為全面、權威、明確的目標體系,是衡量發展水平、指導國際發展合作的重要指標。在世界銀行和聯合國的推動、影響下,經濟合作組織於21世紀之初提出以政治、社會、經濟、人類、保護五個方面能力的大小來綜合地測量貧困,並推出《DAC減少貧困指針》,力爭從多方面要素及人類的潛在能力的欠缺程度來測量貧困,這代表人們對於貧困問題的探索從物質層面上升到精神層面,從關注生存向維護尊嚴轉變。這一理念為國際社會廣泛接受,直接推動以減貧脫貧、維護生存為核心的“千年發展目標”向以經濟、社會和環境協調發展為核心的“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轉變。“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包括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和169項具體目標,在它的指導和約束下,人類在未來15年將打響決戰極端貧困的終極之戰。

  經驗二: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在扶貧開發領域進行實踐創新。

  第一,針對武裝衝突或在衝突地區爆發的自然災害所帶來的人道需求,以受益人為中心,根據其特殊需求、實際技能和脫貧積極性,提供生產性補貼、職業技能培訓或兩者結合的援助。以國際紅十字會在中國推出的博愛家園項目為例,只要是符合要求的自助項目,相關受扶助人都可以獲得至少6000元的項目資金,如何使用由受助人自行決定,極大地提高了受助人的生產積極性和能動性。

  第二,努力探尋貧困地區文化資源,使人民通過合理利用而非犧牲自身文化遺產而提升生活水平。為了提高少數民族保護傳統文化的信心和能力,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同中國政府一起開展了一個將傳統與創新相結合的減貧項目,歷時6年,耗資700萬美元。該項目在雲南推出創意扶貧項目,結合當地特色,幫助村寨建立刺綉協會、編織協會,在農業因素很難消除的地區建立養殖協會、種植基地,並提供相關產業鏈的完整培訓,帶動少數民族落後地區在態度上從“要我做”向“我要做”轉變,使他們在項目結束後利用獲得的知識和技能,實現可持續發展。該項目為包括雲南、青海、新疆和內蒙古在內的27個少數民族地區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對當地脫貧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