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決戰極端貧困:中國的共享發展之路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5-17 16:24:29


 
  新發展理念下中國如何決戰極端貧困

  五大發展理念,創新是發展的基點,協調是發展的節奏,綠色是發展的底色,開放是發展的格局,而共享是發展的終極目標。不同時代賦予共享發展不同的含義。消除極端貧困,實現農村人口脫貧是當代中國現階段共享發展的核心任務。“十三五”規劃特別提出“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的戰略,並推出“產業扶貧、生態保護脫貧、易地搬遷扶貧、教育脫貧、低保政策兜底”的“五位一體”式綜合扶貧機制安排。未來中國從戰略到行動將切實貫徹脫貧行動的“精准”,展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特有的優越性。然而如何增強貧困山區經濟內生性,如何提高扶貧資金的經濟效益,如何開發連片特困地區,如何成功阻斷代際貧困等問題依然是這場脫貧攻堅戰的痛點。結合國外成功經驗,我們可以做出一些思考。

  第一,重視精神脫貧。物質的匱乏絕對屬於貧窮,網上流傳的“最悲傷的作文”背後的大涼山貧窮即屬此類。然而貧窮特別是延續性的代際貧窮絕不僅止於此,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專家阿瑪蒂亞·森提出,“貧困必須被視為是一種對基本能力的剝奪,而不僅僅是收入低下”。按照這一標準審視過去的路就會發現,過去我們扶貧的重心在於“對症下藥”,即如何動用一切手段在物質上脫貧,而忽略了自尊、自強、自立精神的培養,忽視了積極向上、奮鬥拼搏價值觀的養成,所以造成一些人寧肯躺著被扶貧,也不願意站著主動脫貧;造成一些地區陷入先脫貧再返貧的惡性循環。仍舊是大涼山區,從21世紀初至今,該地區的絕對貧困人口出現巨幅下降,從300多萬下降至50餘萬,扶貧效果不可謂不顯著,然而近年來讓大涼山走進公眾視野的,除了貧窮,還有毒品和艾滋病。無知愚昧何談自立,何談徹底擺脫貧困?古語雲“自助者,天助之”,泰國黎敦山區反貧困經驗也告訴我們培育貧困人民自我管理和自我發展能力是扶貧成功的關鍵,也是脫貧的最終目的。我們要普及教育、注重傳統,讓貧困戶接受現代文明之光的照耀;加大宣傳消除社會誤解與歧視;鼓勵山民走出大山的同時,鼓勵市民走進大山,讓貧困地區順暢地融入現代社會而不是成為被現代文明隔離的孤島。努力實現精神上的脫貧,是“精准扶貧”的精髓之一。

  第二,因地制宜、因勢利導推進產業扶貧。我國目前貧困人口主要集中於連片特困區,均屬於“老、少、邊、窮、山”地區。根據國際經驗,該類地區最具益貧性的產業就是農業。所以應該根據各地區具體特點,因勢利導找出產業支柱點,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實現人與環境的雙發展。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在我國27個少數民族地區推出的結合地方特色的創意扶貧項目為此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在找准產業支柱點的同時,做好基礎設施配套工作,同時延長產業鏈,提高產業附加值,這樣既有利於傳統文化的保護和繼承,又有利於提高項目的經濟性和市場價值。貫徹創新發展、綠色發展的理念,圍繞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現代農業採取措施,應成為新時期我國精准扶貧的主要方式。

  第三,以創新理念改革金融扶貧機制。資金短缺是限制貧困地區發展的重要瓶頸。財政資金扶貧雖然必不可少,但是畢竟有限。以財政資金為支點,撬動市場資金進入扶貧項目才是最有效益的組合。然而,市場資金在進入扶貧項目時首先需要考量其經濟性,這也就使得扶貧項目很難吸引大量市場資金。所以如何選擇益貧性與經濟性兼顧的扶貧項目是政府、企業與金融機構三方必須首要考慮的問題。例如貧困戶的需求千差萬別,如果扶貧項目由政府硬性確定,有可能出現扶貧資金與實際需求脫節,需要的項目沒有資金支持,不需要的項目又聚合了大量資金,使資金出現大量浪費。此外,當市場資金介入扶貧項目後,資金如何運作也是三方面臨的難題之一。例如在貸款資金擔保方面,金融扶貧中貧困戶由於沒有抵押和擔保而經常被排除在外,難以獲得貸款用於創收活動。孟加拉村鎮銀行的成功運營可以為我國農村扶貧提供有益的借鑒。可喜的是,目前對於如何開展財政資金與市場資金相結合的金融扶貧,我國一些省市已經開始了嘗試,且取得了不小的成績。山西在全省58個貧困縣開展富民金融創新工程,每縣注入500萬元財政扶貧資金作為扶貧貸款風險補償金,金融合作機構按照注入扶貧資金總額的8倍以上放大貸款額度,採取直接面向貧困戶的扶貧小額信貸“富民貸”和面向產業扶貧企業及項目貸款的“強農貸”兩種形式,支持貧困地區企業和農戶實施特色產業開發。至今累計投放貸款10.8億元,其中面向1.2萬貧困戶投放“富民貸”5.4億元,面向產業扶貧企業投放“強農貸”5.4億元,帶動2萬多貧困戶生產增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