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自然》十大科學人物 華人科學家上榜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2-22 12:16:35


 
  亞歷山德拉·埃爾巴克彥

  ALEXANDRA ELBAKYAN

  竊文者

  原文作者:Richard Van Noorden

  付費論文盜版網站的創始人在博得贊譽的同時也官司纏身。

  不過幾年的時間,Alexandra Elbakyan就從信息技術專業的學生成為了舉世聞名的在逃犯人。

  在2009年,當時的Elbakyan還是一位研究生,在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準備自己的畢業研究項目。她需要閱讀大量學術論文,卻無力支付高昂的費用,這令她倍感沮喪。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她學會了如何繞過出版社的付費牆。

  很快,她的技術供不應求。每當看到有科學家在網絡論壇上請求無法訪問的論文時,Elbakyan都很樂意伸出援手。“因為發送原本需要付費的論文,我經常收到人們的感謝,”她說。2011年,她決定將這個過程自動化,於是,Elbakya建立了Sci-Hub,一個抓取付費論文並向任何發出請求的人提供論文的盜版網站。今年,由於主流媒體的關注,人們對Sci-Hub的關注大大增長,使用量也隨之飆升。根據Elbakyan的數據顯示,Sci-Hub目前約收錄了6000萬篇論文,2016年的下載量有望突破7500萬次,而去年為4200萬次,據估計,這約占全球科學出版商所有下載量的3%。

  這可謂是大規模的版權侵犯,並為Elbakyan本人帶來了聲譽、批評和一樁法律訴訟。很少有人支持她的違法行為,但更多的人則認為Sci-Hub推動了開放獲取運動的發展——認為論文應被(合法地)免費閱讀和重複使用。“她的所作所為令人敬畏,”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生物學家和開放獲取擁護者Michael Eisen說。“難以獲取科學文獻獲取是巨大的不公,而她一舉解決了這個問題。”

  在Sci-Hub運營的最初幾年裡,一切風平浪靜,但隨著其規模不斷壯大,訂閱出版商無法繼續無視它的存在。2015年,荷蘭出版商愛思唯爾在出版行業的廣泛支持下,以侵犯版權為由在美國向Elbakyan提起訴訟。如果Elbakyan敗訴,她將面臨支付上千萬美元損失費的局面,甚至可能鋃鐺入獄。(因此,Elbakyan沒有透露她目前的位置,而是通過加密電子郵件和信息接受本文採訪)。2015年,美國法院命令關停Sci-Hub,但Sci-Hub通過其它域名再次開張。

  Elbakyan的名字屢見報端,她說她每周一般會收到一百條支持她的消息,有時也有捐款。她感到自己在道德上有義務維持網站的運行,因為用戶們需要它來繼續自己的研究。“運行一個像Sci-Hub這樣的論文獲取網站有錯或可恥嗎?我不覺得,因此我可以坦然面對自己的所作所為,”她說。

  不論是批評者,還是支持者都認為即使Sci-Hub不複存在,它的影響還會長存。“全面開放獲取是大勢所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非營利組織Impactstory的聯合創始人Heather Piwowar說,Impactstory旨在幫助科學家追蹤其在線產出的影響。“但是我們認為,並且也希望Sci-Hub正讓收費獲取的出版商驚慌失措。因為在很多情況下,恐慌才能真正驅使他們做出正確的事情,向開放獲取模式轉變。”

  無論這一點是否能實現,Elbakyan說她都將會繼續建設Sci-Hub,尤其是擴充年代較久的文獻;與此同時,她正在攻讀科學史碩士學位。“Sci-Hub網站是我自己維護的,但如果我倒下了,將會有其他人代替我,”她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