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自然》十大科學人物 華人科學家上榜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2-22 12:16:35


 
  古伊勒姆·安格拉達-埃斯庫德

  GUILLEM ANGLADA-ESCUDE

  行星獵手

  原文作者:Alexandra Witze

  一位天文學家發現了已知最近的系外行星。

  今年年初,當電腦屏幕上顯示出一個外星世界存在的證據時,Guillem Anglada-Escudé並沒有感到意外。他幾乎可以肯定,有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繞半人馬座比鄰星(Proxima Centauri)運行。比鄰星是距太陽最近的恒星,二者之間的距離僅1.3秒差距(4.2光年)。

  Anglada是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的一位天文學家,對他而言,這個發現與其說使他感到震驚,倒不如說讓他如釋重負。他和同事一直在拼命工作,試圖在行星搜尋領域占據一席之地,而發現比鄰星證明了他們走在正確的道路上。“我們做到了,”他說。

  發現已知距地球最近的系外行星引發了人們的無限遐想。人們不禁要問,在我們的宇宙近鄰之上是否存在生命,以及天文學家能否發現它們。

  起初,正是這樣的問題讓Anglada加入了行星搜尋的行列。Anglada是一個科幻小說迷,在西班牙巴塞羅那長大,他與天文學的淵源始於為歐洲空間局的蓋亞任務(繪制包含10億顆恒星的三維星圖)做數據模擬。之後,他將自己的數據處理技術用在了尋找系外行星上。他開發出了一種方法,從全球首個地面行星搜尋設備——歐洲南方天文台位於智利拉西拉的高精度徑向速度行星搜索器(HARPS)——收集到的數據中提取微弱的行星信號。

  “Guillem天賦異禀,能在別人囿於細節時縱觀全局,”英國赫特福德大學的天文學家,Anglada的合作者Mikko Tuomi說。

  但Anglada很快陷入了學術爭論中,與其他研究者爭奪一顆繞恒星Gliese 667C運行、體積大於地球但小於海王星的行星的發現人資格。“我原本可以退出研究領域,做些其它事情,”他說。“但我決定全力從事研究。”

  他一頭扎進了HARPS數據中,發表了一篇又一篇論文,討論他在數據背景噪聲中發現的行星信號。之後,仿佛是為了反擊秘密和競爭,Anglada開始公開尋找繞比鄰星運行的行星。

  他建立了一支團隊,獲得了HARPS和其它望遠鏡的觀測時間,後者可以用來檢查行星存在的潛在證據是否是由恒星活動引起的,因為它們與行星信號很類似(許多聲稱發現系外行星的研究都存在這個問題)。研究人員將他們獲得的幾乎所有詳細信息都發布在了外聯網站和社交媒體帳號上。如此透明“完全沒有危險”,Anglada說。“我們覺得沒有其他人會做這件事。”

  他們用幾天時間證實了行星的存在,用幾周時間提交了一份詳細介紹這項發現的論文手稿。這顆行星被命名為比鄰星b,它至少是地球質量的1.3倍,每11.2天繞比鄰星運行一次。

  比鄰星b雖然接近母星,但處於宜居帶內,表面可能存在液態水。這意味著它不僅是迄今為止確認的3500多顆系外行星中距離我們最近的一顆,而且還是一顆可能存在外星生命的行星——對於研究人員和科幻小說迷來說是個雙重驚喜。

  就在今年8月《自然》發表其論文前不久(G.Anglada- Escudé et al. Nature 536, 437–440; 2016),Anglada向英國科幻小說作家、小說Proxima(Gollancz, 2013)的作者Stephen Baxter發了一封電子郵件。他們在通信中討論了在一個某一半球始終朝著耀星的星球上(就像比鄰星一樣),生命會是什麼樣子。

  人類最終還可能有望詳細考察比鄰星b。突破攝星(Breakthrough Starshot)項目計劃向附近的一顆恒星發送激光驅動的小型飛船艦隊,這一項目可能以比鄰星為目標,因為它是最近的最佳選擇。

  下一步,Anglada計劃觀察比鄰星b是否存在凌星現象,即從地球上看,它是否會從母星前方通過。這種機率不高,但如果確實存在,那麼當比鄰星的光穿過它的大氣層時(如果比鄰星b有大氣層的話),人們便可以收集到更多科學信息。

  如果凌星沒有發生呢?Anglada或許會轉而探索來自其它行星的信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