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自然》十大科學人物 華人科學家上榜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2-22 12:16:35


 
  凱文·埃斯維特

  KEVIN ESVELT

  CRISPR警示者

  原文作者:Heidi Ledford

  鋒芒初露的年輕生物學家認為基因驅動的倫理比實驗更重要。

  10歲時,一次去加拉帕戈斯群島的旅行激發了Kevin Esvelt對擺弄演化的興趣。面對曾經啟發了達爾文的鬣蜥、鳥兒和種種多樣性,Esvelt為之嘆服,並立志認識(並改進)演化。“我希望更具體地了解這些生物是如何誕生的,”他說。“而且,坦白地說,我希望能帶來屬於我自己的見解。”

  現在,Esvelt是一位年輕有為的生物學家。作為基因驅動這項富有爭議的技術的先驅之一,在MIT媒體實驗室建立起自己的實驗室不到一年後,他就已經嶄露頭角。他的方法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方法來繞過演化,強制基因在種群中快速散播。該技術可用於消滅蚊媒疾病(比如瘧疾)或根除入侵物種,但也可能引發意外的生態鏈反應,或被用於製造生物武器。

  2013年,Esvelt在研究Cas9酶時突然產生了CRISPR基因驅動的想法。“那是讓我欣喜若狂的一天:這將讓人類完全擺脫瘧疾,”Esvelt說。“然後我又想到,‘等等。’”

  順著這個思路,Esvelt一直努力確保在實驗前先解決倫理問題。2014年,他首先敲響警鐘,呼籲就基因驅動展開公眾討論,此時他甚至還未證明CRISPR–Cas9基因驅動有效 (K. A. Oye et al. Science 345, 626–628 (2014); K. M. Esvelt et al. eLife 3, e03401;2014) 。自那之後,Esvelt與同事已經展示了如何將基因驅動技術變得更加安全,以及如何逆轉其影響(J. E. DiCarlo et al. Nature Biotechnol. 33, 1250–1255; 2015)。

  今年,他的主張終於開花結果。全球的研究者和決策者已經就該技術展開了討論,美國國家學院發布了一份報告,敦促繼續推進基因驅動研究,但保持審慎。在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研究基因驅動的Omar Akbari認為,Esvelt的努力在恰當的時機吸引了公眾對這項新生技術的注意,也吸引了研究資金。“我認為這要歸功於Kevin,”Akbari說。“對於科學家而言,能做到他所做的並非易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