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專譯:美國大型銀行穩定性受質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4-03 00:47:34  


美國銀行資本充足率為11.4%,但如果將“加權風險評估”的部分去除,其資本充足率將立刻減至7.8%
  中評社紐約4月2日電(記者 余遙編譯報道)近期摩根大通銀行發生的“倫敦鯨”巨額虧損事件表明,銀行高層管理者可以操縱銀行系統內部風險模型,從而提高監管者所要求的銀行資本充足率。對於銀行業來說,使用風險模型是常事,而且並不違法,但如果管理者可以成功使用風險模型來提高資本充足率,這將給予市場一種安全感的假象,即投資者會認為大型金融機構資本充足率高,可以穩定存在和發展。

  美國華爾街日報4月1日刊出文章,原題目為“美大型銀行穩定性受質疑”,文章作者為舍雷.貝爾,其文章主要內容如下:

  銀行資本充足率通常意義上指:普通股占銀行資產比例的情況。該比例是反映金融機構健康度的重要指標之一,因為該比例將直接決定最後銀行的負債償還能力。也許你會認為,銀行資本充足率可以很簡單的被計算出來,但其實情況恰恰相反。由於監管者要求銀行使用一種所謂的“加權風險評估”,這使得計算銀行資本充足率變得十分複雜。所謂的加權風險評估就是:監管者允許銀行使用一定的“低風險”資產從而提高資本充足率。舉例來說,根據美聯儲的報告,美國銀行的資本充足率為11.4%,但如果我們將“加權風險評估”的部分去除,其資本充足率將立刻減至7.8%。

  2008年金融危機告訴我們,金融模型是不可靠的,當時各種金融模型對房價的估計都很不準確,這使得抵押貸款證券價值在短時間內大幅下跌。現在“倫敦鯨”事件再次證明,銀行監管體系是有嚴重漏洞的,這將使得銀行管理層有機會在合法情況下操縱風險模型以蒙蔽投資者的視線。參議院常設調查小組委員會調查結果顯示,摩根大通銀行的管理層可以“奇跡般”的將倫敦鯨交易的真實風險下調一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